卡夫卡死后的声名之盛, 主要归功于马克斯·勃罗德。然而, 也正是卡夫卡的名声使勃罗德黯然失色。特别是在今天的英语世界里, 人们往往只知道勃罗德是卡夫卡的传记作家、忠诚的朋友和遗稿保管人。殊不知,在当时那个年代,马克斯·勃罗德已经是大名鼎鼎了。
1902年10月23日, 19岁的卡夫卡参加了一个关于叔本华的讲座。主讲人是18岁的青年才俊法律系学生、音乐家、作曲家、诗人兼初露锋芒的小说家--马克斯·勃罗德。他在讨论环节把尼采称作“骗子”,这个近乎放肆的归纳遭到了卡夫卡的反对。两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辩论, 同时也开始了长达一生的友谊, 这在文学史上大概也是罕见的。
1924年(生于1883年)卡夫卡去世时, 只有小圈子里的朋友知道他; 而在墓碑旁颂扬他的勃罗德当时已是世界知名作家, 出版了不少于37部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
他自己还是位颇有能耐的作曲家和演奏家, 兼任《布拉格日报》的音乐评论员和专栏作家。在犹太事务上他也越来越活跃, 是捷克国会中犹太复国主义的代表。
但是, 也许他为艺术所做过的最重要的贡献超过了他本人的创作。事实上, 勃罗德最非凡的天赋是那种在他身上完美结合的敏锐洞察力和慷慨无私的精神。
比如, 雅洛斯拉夫·哈谢克(JaroslavHasek)的《好兵帅克》和莱奥·亚纳切克(Leos Janácek)的歌剧能够驰名于世, 大部分要归功于勃罗德的热情推荐。他发掘并推荐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卡尔·尼尔森(CarlNielsen),并竭力为那些他认为没有得到应有认同的诗人和作家提供帮助, 这在中欧文学圈子里很少有人能够望其项背, 因为, 通常情况下, 一个人的成功就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待续)
(整理自《理性的梦魇:弗兰茨·卡夫卡传》)
卡夫卡和勃罗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