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咨询后,来访对学长思念有了表达,释放了情绪,咨询师留了观察作业,当第三次开始探讨有什么样改变时,可以看到来访对自己的接纳度明显提高:能在和同学讨论学长的事情时候没立即走开,看看自己的反应。咨询师好奇、欣赏来访者的做法,让来访更愿意表达。
来访者卸下了自己的包袱,开始努力思考,清楚自己难过和坚强未必要连在一起。咨询师在他新的知觉部分仔细的好奇,探讨难得的觉察,让来访更坚定了自己的理解。咨询师对来访的知觉确定、肯定做个小结,并邀请他具体说出新出现的知觉。来访就能够清楚难过的原因是想念学长,学长人太好了,帮助很多的人。咨询师紧紧的贴着来访者问他有这个新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尝试促进新的意义建构,从而让他知道难过与坚不坚强没有关系,要卸下包袱。这样来访就能够轻松的打开自己的心结,接纳理解了自己的难过,和自己和解了。把自己思考的点儿转移到能让学长生命延续,自己可以做点什么?这样就与学长有了新的链接。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来访他会有很大的转变,他开始有思考转向行动方面,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但还是在思考的阶段。咨询师先进行赞美,然后就和他一块儿探讨怎么才能让学长的生命延续?
这个问题,来访还在思考的阶段,想了很久,想出来让帮学长过好他没过的年轻岁月,这样就与学长有了很好的链接,让自己能像学长那样好,能帮助到别人。咨询师对他前面所讲的零碎的信息整合在一块儿进行了概括,让我们大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接着咨询师借用学长这个重要关系来强化进展。虽然来访不太确定,但他这样想他觉得自己很心安,学长很高兴,于是又开始怀念他与学长在一起的日子以及曾经的梦想,让他有点难过但不至颓废。
咨询师对他的信心进行一个评量。来访者打了五分。咨询师继续在维持这五分上探讨怎么做到。来访者说想处理自己的难过,让难过尽快减少。咨询师紧紧的踩着来访者的脚印贴着他走,做好身后一小步的引导,及时在例外之中找寻解决之道,问来访何时难过减少一点点?或是在做什么时候能有效消化自己难过的?想在这种应对方式下寻找到可以尝试的方法。来访找到了和在意学长的人在一块儿可以互相取暖这个方法。最后咨询师又给他提一个行动任务。
整个咨询来访者开始从不能接受,怕别人嘲笑一直睡觉来解决自己的痛苦到现在能和大家一块儿探讨学长的一些事情,情绪感受得到了释放,在这之中得到大家的陪伴,疗愈了自己,有了归属感,情绪也慢慢的出来了,更有能量,更有动力解决自己的困惑了。
而这场咨询中咨询师是始终紧紧的跟在来访者身后,来访朝哪走咨询师就朝哪引导?咨询师接纳,理解,共情,赞美,欣赏来访并重新建构来访想法,每一处无不体现着咨询师对来访的尊重,无不体现咨询师功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