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待秋凉西北行3

好待秋凉西北行3

作者: 庐山樵 | 来源:发表于2023-09-16 18:23 被阅读0次

    3,夕影下的古隆中

    (一)

    赶到古隆中的时候,已近下午四时。按照导航指引,我们将车停在停车场,步行至景区入口,足有一二千米的距离,我们并不嫌长,正好为我们长时间委曲的双足作有氧伸展。太阳西偏,日光隐曜,走在绿树与青草之间,仰可见白云隐隐,俯可听流水潺潺,风拂细柳,时有蝉鸣。宋毅收扰大家的身份证与退伍军人证,购票回来后通报,军人证免票,六十岁以上的人购票也享受减半,大家一听兴奋不已。这是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享受到这样的优惠待遇,钱不算多,却是个荣耀,是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对曾经作出过贡献的老同志的一种补尝和安慰。我们也是为国为民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现在享受一下国家对我们的普惠政策,内心的感觉还是暖暖的融融的。我不无开玩笑的说,“两免三减半”,大家一听哈哈大笑,不知是谁冒出一句,“一车五人行”,大家觉得好玩,颇象一幅对仗工整的对联,于是大家笑的更欢了。

    古隆中的牌坊立在垅口,坊柱上的对联熟悉且醒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老杜的句子,却是对诸葛亮一生高度的总结及最为公允的评价。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此躬耕读书,他从17岁到27岁基本上都是在这儿度过的,因而这里的环境对诸葛亮一生的知识储备及性格形成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三国志的故事从小就听过不少,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小的山谷隆中却是个重要的发生地,前人对这里的环境是这样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这实在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啊。因而也就成为三国文化的重要圣地。我们沿溪溯源,一路风景似曾相识,与以前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时的场景颇有几分相似,也许这就是取景地。三顾茅庐与隆中对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二)

    有了这样的印记,我们一路而上,过小虹桥,览草庐石碑,绕抱膝亭,再拜武侯祠,一路看过去,原以为迟到的我们会遇“冷”,没想到游客还是一批接一批,导游小姐在前面带路,身边围着一大圈的人,人越多导游的解说越带劲,眉飞色舞,脸上额上不断的沁出汗珠,手上一把小小的折扇却时不时的飞动几下,颇有点“羽扇纶巾”的意思。

    我钟情的景点还是“诸葛草庐”。一层平房茅屋,三栋合围成一个三合院,木构茅顶的院门前几级石阶将整个草庐与外界分开。郭沫若手题的行书横匾“诸葛草庐”四字龙蛇飞动,力鼎千均。室内三间正屋分为卧室、茶室、会客厅,空间不大,却游人如织,诸葛亮与刘玄德的隆中对塑像就在左室,也许是积尘太久,脸上的表情有些凝滞,但纵论天下大势,立志兴汉一统的决心让后人感动。贤惠能干的诸葛夫人黄月英则居右室床前正在纺织,历史上传说黄月英丑陋不堪,但才能却与诸葛亮相配,乡间有“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的谚语流传。但也有说黄月英其实是美女,其父黄承彦为了考验诸葛亮而故意将黄月英说成是丑女的说法。我当然宁信其实,不信其虚。若论辈份,我则要称其为老姑太,老姑太的贤良淑德让后人敬仰,能不美耶?正厅前摆放着罗汉床,床上的小茶几上又置杯盏茶器,这是读书人的标配。我和宋毅分开对坐,也算是作客山中,把盏言欢了。看看周遭的环境,景秀林幽,树荫匝地,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如果一直无人打扰,诸葛先生一生或是个标准的诗家文人。但生逢乱世,儒家又是以“修齐治平”为己任,故只能随时风而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记得1964年郭沫若来隆中曾作过题词专门谈到这一点,我觉得有点意思,不妨引述一下。他说:“诸葛隐居隆中时,躬耕自食,足与陶渊明先后媲美。然陶令隐逸终身,而武侯则以功业自见,盖时会使然。苟陶令际遇风云,未必不能使桃花源实现于世。如武侯终身隐逸致力于诗,谅亦不逊于陶令也”。

    郭先生把诸葛亮与其后不久的陶渊明相比,说出彼此的命运都是“时会使然”,我很赞成郭先生这一论断。如果诸葛亮不是以毕生之力去扶佐刘备,恢复汉室,他多用点时间与精力在文学上,他的文学成就何愁不显,毕竟人家的文才已摆在那里。《隆中对》、前后《出师表》《诫子书》都是例证。陶渊明则不同,他能写出桃花源的美好,若要他去实现,恐怕不太可能,这里牵涉到很多的问题,既有经济基础,也有社会制度,更有人群素养,就算他是一国之君,恐怕也难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纵然时代发展到现在,多少人在努力,桃花源也依然只是个梦,美丽的梦,岂是个人能力所能为?郭先生是太理想化了还是太简单化了?

    (三)

    我知道,诸葛先生的琴台就在前面不远的竹林里。“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一生与琴相伴,视琴如知己的诸葛先生,好为梁父吟。他把琴音作为弘毅修德来明心见性。并自作《梁父吟》,时而自弹自唱,时而高声朗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这首小诗,诸葛先生一生不知道吟唱过多少回,他说,我不喜欢晏子相国的馊主意,以二桃杀三士的办法来达到个人的目的,我更钦佩三国士的以仁取义的节义豪情。日后的唐代诗人杜子美受到了极大的感动,每有所遇,就不由自主的吟出了“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纵观诸葛亮一生,其戎马倥偬纵横捭阖出奇制胜的奇功与智慧,往往最为后人所称道,尤其是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更是为统治者所推崇,但我更欣赏其在古隆中十年的读书修身岁月,他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个人品行,是真正知识分子的高格。与时下世风相比,其志雅品洁的个人魅力,更显难能可贵。

    当我们离开景点,侧身西望时,一轮斜阳穿过山岗,淡橘色的光柱旋转无力,伸的很长,很长,将柔柔的余晖轻洒下来,覆在“躬耕亭”前的稻田、荷塘、耕牛及水车上时,一切变得朦胧且不确定。隆中开始退去一天的喧嚣与嘈杂,复归宁静,回到大自然本来的状态。暮云四合,灯影幢幢。竹林后仿佛传来送行的古琴曲,若隐若现,似是而无。

    2023.9.16于抱一轩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待秋凉西北行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vb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