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心想事成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多吗?
“心想事成”这几个字涌上心头的时候,按着寻究探底的性子,就不禁继续追问“究竟为什么可以心想事成?”
一开始,自己先在本子上写下来了几个关键词:
什么令到你心想事成
明确的目标
足够的渴望
立即去行动
随后,也去参考了其他的资料,在我里面,最权威的资料来自圣经依据。
看着眼前的资料,继续追问,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自己心想事成的事情不少,上学期和朋友通信,结尾八九不离十除了“身体健康”也会写有“心想事成”这样的祝福语。我发现其实自己本身挺相信心想事成的,而且我初中校长给我上过的唯一一次课就是关于“心想事成”这个部分,每每想起这件事,总是感慨颇多。
我们那个时候,初三冲刺,校长给我们来上课,不记得具体什么由头他来给我们上课,但是我记得很清楚他给我们讲的“预想成功”。我当时就是顺着校长的讲述,开始进入我的假想。当时我在脑海中勾勒:
“自己正在心中期待的高中,暖热的阳光照在校园里,我手捧两本厚厚的,在校园小道上慢慢地走着,来到了大树遮阴下面一个的石桌旁,坐在石椅上,开始看书学习。”
当年的我真的心想事成,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有一天,当我真的坐在树荫下学习的时候,我惊觉这个场景似乎发生过,然后我就想起来,校长给我们上过的那堂课。
经过一连好几天思考这个“心想事成”的话题,“信心”两字浮上心头,觉得已是我觉得最为满意的答案。
在《信心是一把梯子》第一次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心里有触动:原来还可以这样。。
就着“心想事成”这个话头,自己曾经摘录过的文字,诚心分享给你们。
平心而论。以我个人的资质与条件,近年来我所做的许多事其实都是远远超过我能力范围的。我之所以在旁人眼中看似能一次兼顾许多的身份,能同时做许多不同性质的事,是因为我改变了过去那种“量力而为"的态度。我告诉我自己:如果我继续秉持“量力而为”的生活观,我不可能成为合乎上帝使用的器皿。我开始学习、尝试一个新的功课一量“恩”而为!
可不是吗?
我们能做多少事,关键不在于我们本身有多少“实力”,乃在于上帝将要给我们多少“恩典”。
如果我们用自己有限的实力来衡量自己该做哪些事,那么我们能做的事必然极有限;然而,若是我们能用上帝无限可能的恩典来衡量自己该做哪些事,则我们的生命必会有许多惊喜与感动。"
“你有过心想事成的经历吗,这样的经历多吗?”昨天我向好朋友提出了这个问题,“有啊”她回答得挺快,后面见她若有所思,或许在想“多不多的问题。”
我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她,不过,这个答案,我已了然于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