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何必揭穿思维借鉴
后来的我们,缺席了彼此的成长

后来的我们,缺席了彼此的成长

作者: 文艺女青年专治各种不服 | 来源:发表于2018-08-23 18:58 被阅读38次

天气好,跟同事开车去周边的城市转一转,去的地方刚好是大学同学家,毕业到现在我们还没见上一面,就连她结婚,我因为在外出差回不来,很想念她。

我没直接告诉她,只是问了一句,你们家那边都有什么特色小吃?

信息一直没回,我以为她忙,就没再打扰。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因为微信的存在,已经不习惯了打电话,信息是即时的,如果对方没回,很可能没时间看手机,就不好意思去打扰对方了。也不知道,是因为时间还是距离或是成长,竟然能和一起吃饭睡觉上课逛街洗澡的女人这么客气。

同事看信息没回,在车里打趣道:你们的关系确定好?

我自黑道:塑料姐妹花啊!

我又补充说,她是我大学同学,同班且同寝室,曾属于相依为命的那种,形影不离同甘共苦无话不说,缺点就是她心大,偶尔爱放人鸽子,显得不太靠谱罢了,但是人单纯,实在,还有点傻里傻气的可爱。

我们随便逛了逛,在返程的路上,她的信息才一个接一个的回复过来。

她听说我去了她的城市,埋怨我为什么不告诉她,不给她打电话,中午她正忙手里的活,没看手机,好后悔没见到我。

她对我深情的说,你是我大学里重要的一部分,在我最难过的时候,都是你在安慰我的小情绪,我们共患难,记得咱俩一起洗澡,你陪我逛街,我陪你吃麻辣烫,晚上熄灯后窝在你床上看《初恋这件小事》,你说我一定会感动哭,结果我真得哭得一塌糊涂,然后你在旁边哈哈大笑,说你猜的太准了。

她还说,我记得你爱吃草莓,这个季节刚好可以去采摘园的。

而我还依稀记得大学毕业时,我背着书包,从大学四年第一次敞开的东边侧门出去,她跟娜娜一起送我时的场景,那时候我们以为,不就是大学毕业么,不就是相隔几百几千公里么,只要我们想见面,随时可以去看对方,甚至还相约毕业后一起回学校。

可是如今,我跟朋友回去过两次,一次比一次匆忙,学校变化太大了,商业化太浓了,东门成了娱乐一条街,以至于恍惚之间,觉得这里不曾属于我。或许是因为一起回去的人不对,有她们的地方才叫大学,才叫青春,否则只是故地重游罢了。

刚毕业那两年,娜娜偶尔会给我打电话,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然后一起回顾当年是如何一起吃过来的,如何每天晚上到我寝室,把我的床当作自己的床,一边揩油摸我大腿,一边跟异地男友煲电话粥,说到兴奋处还回味着着,嗯,腿真滑啊!

那时她对我说,抓紧找男朋友,我这两年先不生孩子,等等你,生孩子就不能去参加你的婚礼了。

过了没多久,很委屈的告诉我说,她怀孕了。

我质问她,哼,你不是说要等等我的么?连一个孩子都憋不住么?非要生下来,你这个骗子!

她很可爱,表现得无辜且无奈的说,我也不是故意的啊!

而这几年,大家联系越来越少了,只能从对方的朋友圈里看到一丝对方的生活状态,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换了没有,多少次想点开对话框说点什么,又怕太唐突,怕对方在忙,不知道对方是否也如此想念自己,有千言万语又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欲语还休。

最好的朋友,她们都曾是我最好的朋友。

前年去西安出差,同事的同学在兰州结婚,邀请他。他舟车劳顿赶去了,他原以为可以欢天喜地的闹一番,结果同学作为新郎本人根本没时间招待他,他与其他人还不认识,只是尴尬的吃顿饭就回来了。

我说,就是这样的。

我初中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关系好到了仿佛整个世界都知道,她生病时,我去看她,她姥姥欣慰的说,只有你来,才能看到她笑的模样。

其实我没有多幽默,但是每一个笑话,每一个梗她都笑得乐不可支。

她处处让着我,心甘情愿的让着我,她是有小脾气的人,谁都不惯着,唯独我例外。

后来,初中毕业不在一个班级,高中毕业不在一个城市,现在连一个省都不是,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前几年她来过我的城市参加婚礼,我们一起吃了个饭,她还是那么瘦瘦的,看上去像周冬雨,还是那么熟悉亲切,只是我们缺席在彼此生命里这么多年,总有一种愧疚感和遗憾。

同学建了一个小学同班微信群,我记忆差,大多叫不上名字,能记得的名字也无法对号入座,同学聚会邀请我,我拒绝了。

我是不喜欢那种陌生,却假装很熟,努力表演亲近的尴尬场合,关系好朋友,怎么疯闹都行,但是不熟的人,哪怕坐在一桌吃饭都不舒服。

当年我妈让我去北漂,说北京不是有你这个初中,那个高中的同学们么?

我说,虽然在一个班,彼此认识,但是,当时也不在一块玩,话都没说过几句,也不能因为此时需要交际,需要互相帮忙而努力融入这个圈子,建议友谊啊!

我妈说,多吃两顿饭不就熟悉了?都只身在外,相互之间有个照应。

大概是这样,所以我见过当年关系很一般,甚至不怎么好的同学,仅仅因为我们都在同一所城市,同一个圈子而关系密切,成了闺蜜哥们,隔三差五的约在一起搞搞活动,甚至表面上比曾经无比亲密的朋友关系还要好。

而那些曾经的亲朋友们,只剩下了偶尔的朋友圈点赞及评论,一年到头连个电话都不打。

朋友圈反倒没有朋友,快餐化、碎片化使我们更愿意花钱来买服务,而愿意为对方花点小心思都很难做到,变得愈发不爱付出,原有的那些热情也被时间打磨的丝毫不剩,把仅有的精力放在现有的人机关系上,共同话题建立在交集上,考虑利益互换。

不是同类人,再使劲融入,也融入不进去。

《北京女子图鉴》里的陈可跟王佳佳,陈可说她永远不会忘记借她半张床的友情,仅仅只是不会忘记而已,而当初的那个是谁不重要了,无关感恩,而仅仅是青春奋斗时,可以用来忆苦思甜的过往。

行年渐长,我们对朋友的界定越来越模糊,也越来越清晰。模糊的是,曾经一直以为陪伴我们的人,关系差不多的都称得上朋友,邻居家的小孩是朋友,同桌是朋友,军训认识隔壁班的同学也是朋友。

后来,你学会把合并同列项,从朋友的队列里剔除,这些人叫同学,这批人叫同事,另外一些人叫客户甲方,而有些人仅仅只是认识。你发现身边能称得上朋友的越来越少,虽然你嘴上时常说喝过一次酒的是朋友,互个粉的也是朋友,但是,只有你明白,她们都打不开你的内心。

我们都像一个生来孤独的人,散发着属于自己颜色的光,在夜行时,看不清前方的路,但是偶尔能看到有发着相似或者相同光芒的人,你们靠近,一起前行,也一起坐下来歇一歇,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但终将在某个岔路口分别。

也许会再次重逢,那时,你们都成长了,因为缺席得太久而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你们的话题靠着回忆来支撑,靠着打听彼此的现状而不显得那么尴尬,你们再也不是当时即使什么也不说,靠在一起看日落也会说笑不停的模样了。抱歉,我不懂你了,但是我还喜欢你,我们虽隔着千山万水,只能靠着网络联系着,或者只是安静的看着对方发朋友圈一言不发,但是不管何时见面,你老成什么样子,你都永远是我心里停留时青春年少的模样。是一提到你的名字,就笑着想,我不需要你为我做什么,只要你幸福就好。

我希望多年后相遇时,我们还能发同样的光,人群中一眼认出你,不用故意找话题,坐一会,两两相望。

平安喜乐,勿忘心安

相关文章

  • 后来的我们,缺席了彼此的成长

    天气好,跟同事开车去周边的城市转一转,去的地方刚好是大学同学家,毕业到现在我们还没见上一面,就连她结婚,我因为在外...

  •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正如我们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一样,我们也不能缺席父母的衰老!~~我们不能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而应该是你养我...

  • 《后来的我们》:后来的后来,我们弄丢了彼此

    最近话题最热的电影,非《后来的我们》莫属。抱着姑且一看的心态去看了场电影,不料最后眼泪还是夺目而出。这部片子没有宣...

  • 后来的我们放过了彼此,也成就了彼此。

    后来的我们没有了后来,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安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但也没有网上说的那样差。剧情完整,也很动人。这部...

  • 旧时光

    你见过我最蠢的样子,我也陪你一起慢慢变美。我们一起从幼稚走向成熟。彼此的成长,我们都未缺席,时光散去,彼此仍在,这...

  • 后来的我们,是如何丢失了彼此?

    一直没有勇气看《后来的我们》,害怕勾起那思绪下最深的记忆,泛起那沉痛的时光。终于,还是看了。 这是一部讲述在年前,...

  • 我们缺席了彼此最重要的十年

    今天又和妈妈吵嘴,为了做菜时到底放不放味精。上次吵嘴是因为草莓该怎么洗,上上次是因为洗完头发要不要用吹风机,上上上...

  • 后来的我们,没有辜负彼此

    同好友一起去看若英姐的新作-后来的我们,旁边的女孩哭得泣不成声,我想该有许多人在青春里都有那么一个错过的人吧! 彼...

  • 《后来的我们》|| 后来的后来,我们没有了我们

    《后来的我们》下映已经很久,很多故事在脑子里转悠,写出来权当个纪留念,证明我来过。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关于一对异乡...

  • 后来的我们,都是彼此的过客

    1. 很长时间不看爱情片了,琐碎,更怕掉眼泪。 但是《后来的我们》不一样,它是叨叨少年时的女神奶茶“刘若英”导演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来的我们,缺席了彼此的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wm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