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
不给玩手机就自杀:手机是洪水猛兽还是育儿助手?

不给玩手机就自杀:手机是洪水猛兽还是育儿助手?

作者: 76add8cfcbf9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09:41 被阅读27次

对女人来说,包可治百病,对孩子来说,机可治百闹。

如果一个手机还不能拯救一个哭闹的孩子,那就再加一个iPad。正所谓一机在手,饭吃得下了,不哭也不闹了,就连看你的眼神,都是爱你的形状。

但最近看到的一条新闻,吓了我一跳。

安徽某地,消防员从河里救出一名少女。据消防员说,女孩是因为太爱玩手机,很晚还不睡觉,妈妈一生气,把手机没收了。两人发生了争吵,随后女孩走出家门跳河。

女孩会游泳,但没有能力游上岸,呼喊求救,幸好消防员赶到,才把她救上岸。

如果没有幸好,发生的就是一场悲剧。

关于孩子使用手机,真的不能糊弄,每一个家长都需认真对待。

让不让孩子用手机?

我的答案很明确:允许使用。

 1.堵不如疏 

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孩子,你是否还记得以前父母不允许你玩电脑,但你仍然偷偷去网吧;越不允许你看金瓶梅,你就越想看。严令禁止只是自我安慰罢了,不仅不能做到,还加深了家庭关系的不和,孩子厌烦,你也心累。

 2.时代需求 

智能时代的今天,手机承担的角色越来越多。它是你的钱包、工作的工具,更是你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的途径,对于出生就在此环境的孩子来说,禁止用手机简直违背天理。

 放心大胆的让孩子用手机?

是要大胆,但真不能轻易放心。

 1.对视力、视觉的伤害 

小孩子的视觉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对颜色的处理虽然在一岁前就发育得差不多了,但追踪物体、深度视觉等能力,还远远没有成熟。如果你放纵孩子玩各种电子设备,对他们的视觉影响很大。

 2.刺激不够,大脑不能充分发展 

两岁的孩子,是要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比如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味觉等来一步步感知这个世界的。电子设备只是一个平面,孩子跟屏幕的互动很有限。

当孩子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时,他们能“吸收”和“反馈”的东西十分有限,大脑也就得不到足够的刺激,不能充分发展。

哪怕是交互性比较强的电子设备,也不能替代孩子在面对面交流中所能学习到的,如怎么识别别人的情绪、怎么处理与别人的冲突等。

 3.不确定的网络危害 

你是否还记得发生在本年1月的表态动画片事件?许多经典卡通形象的视频遭到恶意后期修改,加入了暴力、惊悚、软色情等元素,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如天线宝宝的脑袋被砍下来等。

除了以上的网络暴力,还有如童星欺诈等存在的网络诈骗危害,对防范力不强的儿童来说,真的是很危险的事情。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使用手机?

大原则:不完全禁止,但要采取限制。

 1.限定时间 

每次看屏幕的时间不准超过多少分钟。这个时间限制因人而异,当孩子将这个规则养成为习惯之后,就能有效的保护孩子的视力。

但要养成习惯何其难,孩子又没有多少自制力。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不纵容来贯彻,不要为了省事,又直接将手机给孩子让他在一旁玩。

除了每次观看的时间,总时间也要限定。美国儿科学会推荐规定:一岁以下宝宝应该禁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除非跟家人视频通话。对于两岁以上的儿童,每天总共也不要超过1个小时。

 2.限定场景 

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不能使用。比如吃饭的时候,就不允许孩子边吃饭边玩手机。另外家长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是孩子玩手机的高峰期,这时候最好提前准备好小玩具或涂鸦本等,让他可以玩一玩,画一画,但不能玩手机。

另外,睡前的1个小时,应该禁止玩手机,因为电子屏幕发出来的光线,跟自然的太阳光一样,会抑制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是帮助人睡眠的)

 3.用你的陪伴替代手机等电子设备 

做家长的,要有意识的跟手机等电子设备做竞争。带孩子好好玩,让快乐充满孩子的内心,那他就不需要到手机里面去寻找满足感了。

这里推荐与孩子一起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这不仅能让人产生多巴胺(大脑中的快乐因子),还能在运动中给孩子各种丰富的刺激,促进大脑的发展,保护孩子的视力。

所以,关于孩子使用手机真的是一件需要特别对待的事情,下面为你准备了“孩子手机使用手册”供你查收。

策划:豆壳编辑室

编辑:康叫兽

设计:池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给玩手机就自杀:手机是洪水猛兽还是育儿助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wt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