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黄磊老婆孙莉的一条微博,把女儿多多送上来了热搜。13岁的多多把头发染成了亮丽的粉紫色,孙莉微博只有6个字-"姐姐的新发型",配上多多的三张图片,评论区就炸开了锅。有羡慕多多的神仙颜值的,有羡慕多多家平等的家庭教育的,极少数人在说这么小的孩子就染头发,不像学生。
这也不是多多第一次因为爱美上热搜了,4年前,多妈孙莉在微博上晒出,9岁的多多终于鼓起勇气打了耳洞,在多妈看来是为多多的勇气点赞,网友却不这么看。有支持的,有质疑的,还有羡慕的。
不止女孩子爱美,男孩也会。儿子每次去理发,都会跟发型师讨论,理什么样的发型,弄个什么图案,还经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在头发侧面刻个恐龙,弄道闪电什么的。早晨穿什么衣服,也要自己选择,自己搭配。很多时候,真的是惨不忍睹,比如,黄色的T恤,红色的短裤,配双绿色的鞋子,看着真是辣眼睛。
image回到孩子爱美的问题上来,孩子爱美,到底有没有错呢?为什么人们会对多多的染色,打耳钉有这么大的争议呢?
1. 争议的焦点
孩子爱美,有错吗?美,又不是洪水猛兽,美是能让人心情愉悦的,喜欢美好的事物,怎么会有错。错的,恰恰是大人的思维。为了让自己反对孩子爱美多一些筹码,大人们还给美加了个前缀,叫“臭美”。
- 爱美是不是爱慕虚荣?
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太过注重外表,是爱慕虚荣,担心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臭美”上,影响学习。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么小就这么臭美,长大了还了得。”
爱美,不等于爱慕虚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穿着打扮大方得体,看到的人心神愉悦,又怎么会跟爱慕虚荣扯上关系呢?
image- 爱美是不是攀比?
家长群里有家长说,孩子看见同学买了新的艾莎裙子,回家也吵着要,该不该答应孩子?不答应孩子,怕孩子会自卑,答应孩子,又怕助长孩子的攀比之风。拜托,一件裙子而已,怎么会扯到自卑和攀比上呢?
攀比是孩子爱美造成的吗?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孩子是否攀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引导。
曾经有个姐姐抱怨,自己家4岁的孩子,已经认得很多名牌的商标了,只穿耐克的鞋子,一双鞋子五六百,只能穿一季,太浪费钱了。乍一听,是孩子的问题,其实,问题的根源,恰恰是在她自己身上。因为她说话有个特点,就是把各种衣服鞋子的牌子都挂在嘴上。比如,我今天给孩子买了两双耐克的鞋子,周末逛街买了件巴博瑞的风衣,看我这块手表好看不,卡地亚的……
爱美是人的天性,攀比却是后天养成的。两者并不能划等号,爱美不是攀比,攀比也不是爱美。
image我们是审美教育缺失的一代人,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要穿得花里胡哨的,要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长大后,对服装搭配一窍不通,只能用“不修边幅”来演掩饰自信心的缺乏。很多人都喜欢看美妆博主,看小红书,通过看别人如何搭配衣服,看别人如何使用化妆品,来提高自己的审美。
当我们成了妈妈,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爱美之心,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审美,让孩子能够对美,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让他更自信的面对这个世界。培养孩子的审美,就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审美敏感期。
2. 什么是审美敏感期
敏感期这个概念,最早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研究动物成长时提出来的,后来,意大利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把这个概念运到到了儿童教育上。简单来说,敏感期,是孩子在某些阶段,由于内在发展的需要,而对外界的刺激感到敏感,从而努力从环境中吸收、学习,以满足成长的需要。在这个期间,孩子可以轻松的获得某种能力。
留美早教育儿专家李芷怡,结合在蒙台梭利幼儿园多年的教师指导生涯,及留学研修的经历,把敏感期进一步细化,写了《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26个敏感期的表现,及家长的应对策略。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孩子的审美敏感期。
image审美敏感期,通常从孩子3岁的时候开始。他们开始挑剔周围的事物,不管吃的喝的用的,都必须完美无缺,对自己的衣着打扮很上心,开始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审美敏感期,孩子的关注点基本是呈螺旋式上,先是关注自己吃的和用的,在意他们的完整性,然后过渡到对自己形象的在意,对周围环境的在意,对人格素养的在意。
审美敏感期的孩子,表现可谓是五花八门。
吃的东西,必须是完整的,一点都不能少。我姐家孩子3岁的时候,我妈蒸了很多包子,她吃饱了,还要带一些回家给她妈。她就开始拿着饭盒在笼屉上挑,破了口的,蹭了皮的都不要,只要完整无缺的。嘴里还念念有词,“这个破了,这个漏了,这个塌了,我可不要这样的。”一家人看着她仔细挑选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
玩具, 一点都不能缺。我家孩子买的乐高坦克,拼完之后玩得不亦乐乎,特别开心。但有个乐高小人的帽子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他就特别的不开心,甚至还哭着说,“我的乐高小人帽子丢了,他不完整了”。直到我答应他,帮他淘一个一模一样的乐高小人,他才不再纠结丢掉的帽子。
image孩子在审美敏感期对“完整”、“完美”的在意,很容易引来家长的误解。就像我那个挑好包子带走的外甥女,让我妈认为她“自私”,把好的都带走了;为乐高小人的帽子纠结的儿子,差点让我以为他是矫情,找事。
3.如何度过审美敏感期
孩子在审美敏感期的表现各有不同,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还是是否到了审美敏感期。敏感期是孩子获取知识和成长的关键阶段,怎样让孩子轻松地度过审美敏感期,让孩子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审美呢?
- 尊重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自由,孩子就能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具体到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孩子需要完整的食物,那就给孩子提供完整的食物,孩子想自己选衣服,那就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尊重孩子的需求,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做判断,而不是从自身的角度。
就像孩子丢失了乐高小人的帽子,他就觉得乐高小人不完整了,的确,缺一个帽子,是不影响整体的功能,它却影响了孩子的心情。如果在孩子心情沮丧的时候,我们再给他讲一通道理,要勤俭节约,不能自私,孩子只怕会对美产生阴影,对自己产生怀疑,我的感受不重要,节约才重要,大家开心才重要。
image- 发现各种各样的美
美,不单单是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食物,生活中,大自然里,有很多美丽的存在。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带孩子去不同的地方,领略不同的风景,发现不一样的美,会让孩子对美有更立体的印象。
孩子眼里的世界,和我们是不同的,外出旅行的时候更明显。我们热衷于去景点打卡,走在人挤人的栈道上,留下到此一游的照片。孩子喜欢在“不是景点”的地方仔细观察,路边的小野花,小昆虫,甚至小石块,他都能看好久,这些都是孩子眼中的美。
这时候,不妨跟随孩子的脚步,看看孩子眼里的美丽世界,节奏慢一些,能发现更多的美。
- 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真正的美,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奢侈品美,普通品牌同样也美,美是不分品牌的。家长自己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才能引导孩子。
美还可以自己动手创造,可以自己做手工,给布娃娃做一套漂亮的衣服,在做衣服的过程中 ,既是亲子互动,增进情感的过程,又是引导孩子进行色彩搭配,布料选择,逐渐形成孩子的审美。可以引导孩子画画,把他眼中的美画在纸上,画面的布局,颜色的选择,都是审美形成的过程。
我们教育孩子说,攀比不好,爱慕虚荣不好,但我们自己却常常因为隔壁老王新买的大房子发牢骚,因为办公室小李新买的路易斯威登羡慕嫉妒恨,这样口是心非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传。
image李芷怡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中指出,审美敏感期,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特的个人气质,提高个人素养。在我看来,审美敏感期的作用远不止如此。
从小被尊重,从小就有自己审美观的孩子,也必将是拥有强大自信心的孩子。他们不但相信自己,他们也相信父母是他们最后的堡垒。就算全世界都非议我,那又怎样,我还有父母的爱和支持。
黄多多被很多人成为“人生赢家”,不只因为她家境优越,更多的是因为她有尊重她的父母。她想打耳洞,妈妈鼓励她,她想染头发,妈妈支持她,这种爱和尊重,是很多家庭中格外欠缺的。曾经,染头发,打耳洞,纹身,都被视为叛逆的标志,家长不允许,我就偏要这样做。孩子的叛逆,极大一部分是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有了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又怎么会叛逆呢?想必这种自信心和底气,才是真正让我们羡慕黄多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