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知道“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但是却不知道脾究竟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
在中医理念中,一个人身体的好与坏,整个的预防机制在脾。脾与胃同受水谷,输布精微,为生命动力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主运化、升清,主统血。脾主运化是指脾有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各种营养物质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方面。
运化食物是指食物经过胃的腐熟,初步消化后,下送于小肠进一步消化,在小肠“泌清别浊”的作用下,清的部分即食物中的精微物质由脾吸收而转输至肺,再由“肺朝百脉”的作用,宣布于心、肝、肾等脏器,化成精、气、血、津液,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组织器官,故而“脾”直接影响整个身体的运营系统。
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消化、吸收、转输及排泄。饮水入胃后,经脾的吸收,将水液中的津液首先向上输送于肺,在肺的作用下,将其中清的部分布散于全身而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浊的部分,一是经肺的宣发作用而输布于皮毛由汗液排出;一是经肺的肃降作用下达于肾和膀胱,成为尿液排出体外。
而同时脾还统血主思,间接影响“肝”和“心”两大器官。如果一个人思虑太过,肯定是脾气不足,脾和人的情志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很多的精神病就是脾太虚了,把脾气补起来,人的精神病就好了
中医认为脾主思,如果一个人思虑太过,肯定是脾气不好。脾气虚,人没情绪;脾气好的时候,人感觉到浑身的肉怎么这么舒服。
所以脾主思,和人的情绪有关系;脾虚了,人会多疑的,再往下发展就是精神病。
平常人们说某某“脾气咋样”,是说他待人接物的态度,在中医学上叫情志,中医所说的“脾”既与人的性格、情感和行为有关,又与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和吸收有关。
而情绪容易伤及心,饮食又容易伤及肺肾,从而奠定了“脾”在身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每天学点中医@2019/1/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