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凯里学院
那些读书的日子

那些读书的日子

作者: 旅17地本 | 来源:发表于2019-06-20 01:05 被阅读0次

来源:17地本

作者:陈培红

    在一个和煦的午后阳光里,我走进图书馆,拿了一本大部头的书,感受着着细腻温润的手感,尽情享受书页中的油墨气息和翻动时的清脆。

我享受读书,尤其是读国外的名著。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外国名著是因为一本《爱的教育》。到目前为止,我仍然觉得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而且我相信,这本书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这本书是在“用爱塑造人”。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即便是强者也不要随便欺负弱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永远的强者或弱者。而且我们要永远拥有一颗善良、真诚、勇于进取的心。我们应该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身边的每个人,爱每一种有生命的或是无生命的物体。我爱读外国名著,是因为作者的豁达与自由的言论,他们在书中映射当时黑暗的社会,那些显贵的所谓的上流社会,在书中也统统原行毕露,除去华丽的外表,剩下的只有贪婪与丑恶,变得肆无忌惮。

书是什么?对我来说书不是工具,而是伙伴。书伴我成长,丰富我的语言,提示我思考,交给我道理。真正的书,犹如一汪清水,清澈不见底,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常言道:“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一本书,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政治家说:书是世代的生命;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奋斗家说:书是人生的向导;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每个伟人都是书的爱好者,他们毕生都在珍惜时间,博览群书。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和“不动笔墨不读书”式阅读,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就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上画上一个圈作记号到习惯。鲁迅提倡一是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清闲的时候,要“随时翻翻”;二是硬看,对比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专透为止;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的研究下去。华罗庚是靠艰苦自学成才的数学家,他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到“由薄到厚”。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总”就是先对全书形式总体印象;“分”就是在“总”的了解基础上,逐页但不逐字地掠读全文;“合”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

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书就像神秘的宝石,里面藏着无限价值。书展示给我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多,那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奇幻世界,让那个世界比现实世界还要丰富、要奇妙。可以让你在黑暗的世界里散发出明亮的曙光,在知识的海洋里探求真理,在智慧的天堂中尽情的翱翔,教我们去品味真正的人生。

那些读书的日子时常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书里的人物也时常让我去想象,去牵挂,去爱,去恨。

相关文章

  • 那些读书的日子

    来源:17地本 作者:陈培红 在一个和煦的午后阳光里,我走进图书馆,拿了一本大部头的书,感受着着细腻温润的手感...

  • 那些读书的日子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路上正晴。低头看书书香淡淡;抬头微笑,溢于满怀。和学生一起读书的情景徐徐漾开。 ...

  • 那些读书的日子

    你是否还记得这样的校园? 白白的墙,却依稀可见雨水冲过的绿藓; 不大不小的窗户,却承载着多少学霸与学渣不同的梦; ...

  • 读书的那些日子

    最近在简书看到那些读书的作者,我知道我真的很久没读书了。最后一次读完的应该是《我们仨》了。那也是几年前了。 回想自...

  • 我读书的那些日子

    让我下决心阅读是一本李尚龙老师写的《要么出众,要么出局》,里面很多观点和我以前的处境很相似,茫然、没有目标、...

  • 关于那些读书的日子

    今天,朋友圈被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刷屏了,我方惊讶于我屌丝环绕的周遭,尽还有那么多深藏的知识分子。这些年,我除了专业...

  • 那些喜欢读书的日子

    多年以前曾被人从书店里赶出来 过,每次想起,心里就会有很多的感触,就想要写点什么,因为懒吧,每次想写,最后总是不了...

  • 那些读书的美好的日子

    常怀念那些书籍贫乏而有书读的日子,一个人倚在墙根,或蜷在椅子里,于锅勺碰撞声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或于家人都...

  • 那些美好的读书的日子

    常怀念那些书籍贫乏而有书读的日子,一个人倚在墙根,或蜷在椅子里,于锅勺碰撞声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或于家人都...

  • 《关于我下载樊登读书会后那些日子》

    《关于我下载樊登读书会后那些日子》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读书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iw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