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输出第36天
我今天在读《好好思考》时,发现成甲老师运用“天时地利人和”这一结构,来分析了拼多多为何能取得成功。
在他看来,“天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地利”是微信的社交流量;“人和”是指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和团队成员,以及天使投资人(包括顺丰的王卫、网易的丁磊、步步高的段永平等大佬)都能团结一致,做到和气生财。
当然,这是成甲老师的分析方法。那换做是我,会怎么分析拼多多的成功呢?
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到了“Jobs to be done”(等待完成的任务)理论。这一理论出自“创新教父”克里斯坦森,他在2019年出的新书《创新者的任务》里提出,每一个人消费都是为了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而企业正是依靠帮助消费者顺利完成他们的任务而取得成功的。
我认为这一理论适用于分析拼多多取得成功的原因。下面我以自己作为广大消费者的代表之一,来分析自己在拼多多消费是为了完成哪些任务,这个平台是如何帮助我更好地完成任务的。
我有一个爱好是读书,每年都会花几千块钱在线上平台买书。虽然我舍得投资在这上面,但有时候买一本书要花上百块,自己还是有点肉痛的。
我之前主要在淘宝上买书,因为那里的书除了比线下的书店便宜,基本上也比京东和当当便宜。
但是,我后来转向了拼多多,因为自己能在上面完成一个任务:买到更实惠的书。
本来我觉得淘宝上的书已经算便宜的了,但是进入拼多多后,我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大错特错,因为上面的书比淘宝便宜多了。
有些书的价格,比淘宝上的价格足足便宜了一半以上。
这帮助我顺利地完成了买到更实惠的书的任务,为此拼多多成为了自己购书时的首选。
另外,我在拼多多买书时,还完成了一个任务:享受到了买书的乐趣。
之前在淘宝买书时,我会觉得有点小麻烦、没啥乐趣。
比如,我输入要买书的书名,淘宝系统会以“综合”排序。排在最前面的那几款书,基本上都不是最便宜的。如果我想买到最便宜的,就要去把“综合”排序改成“价格升序”,这样系统才会把书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序。
但是,下一个问题又来了。价格虽然从低到高排序了,但是有些低价的不包邮,这样我还得去算一算实际上哪个才是最便宜的。
这实在是有点麻烦,毫无乐趣可言!
但是,我在拼多多上面的体验就完全不一样。上面的书全是包邮的,这样我就不用像在淘宝上算得那么辛苦了。
另外,我在购买时还有多种选择:1、单独购买,这样价格会贵一些。2、去拼单(不是发起人,加入其他人发起的队伍),这样价格也会便宜一些。3、发起拼单(发起人),这样价格会便宜一些。
特别有意思的是,如果我发起拼单后,24小时没拼成,本应是要按照单独购买的价格支付。但是,拼多多平台总会找到各种方法,来帮你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比如,他们会送你几张免拼卡,又或者是优惠券什么的。
这样的体验特别有乐趣,看得出拼多多为了留住客户,也是蛮拼的。
正因为这个平台帮助我完成了以上两个任务,所以我会让它成为自己买书的首选。
在我看来,自己在拼多多买的不是商品,而是实惠和乐趣这两样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