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往往有这种感觉,新年伊始立个flag,今年要精读20本书,我也要滚烫火辣地减肥,等等仪式感拉满。
此时,我们不禁要追问,为什么我们需要仪式感?或说严肃地说,在发誓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精神有什么变化?更进一步说,这些仪式感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们如果细心观察,生活中会发现更多形形色色的仪式贯穿于其中,甚至它们本身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这些仪式背后的作用。
例如现场演唱会听歌曲,去博物馆看艺术品,去图书馆看书等等,这些地方能让人更加的聚精会神,而我们在欣赏工艺品时,会分心,会走神,整个过程我们包含有其它太多的杂念,这样聚精会神欣赏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如果不能有足够的时间沉浸其中,就不能感同身受。而且,在现场,我们不仅仅是听,也是看,是触,是全身心的感官在同时配合。
祭祀时戒斋三日、沐浴更衣是仪式(祭祀本身也是一种仪式),贴对联,放鞭炮,拜门神,过各种节(端午节,清明节,中元节,情人节,圣诞节)这些习俗节日也都是一种仪式,通过这些仪式,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快乐,幸福,等等情感,人们获得了内心的种种感触。
我们收集的古董,集邮,钱币等等都承载了一段过去的时光,这个时光因为我们的收集而被固定住了,定格住了。
这些仪式是某种内容的形式或结构,它固定了内容,生成了意义。就像一个房屋的钢架,如果没有这些,那么房屋也不复存在。只要些许的仪式感,就能强化并放大我们内心的渴望,爱等种种情感,人是寻求安全感的,稳定感动物的存在,这种仪式感恰恰能过做到。
所以男女情侣在互相表白时,一定要有仪式感,一捧热烈的鲜花,加上一段真诚的话语是很有必要的。喜结连理时也一定要办一场盛大的婚礼更是值得留恋的,也是令人向往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也是一种个人结构的生成,从某种角度看,它也是一种仪式。当我们的个人宏大叙事被完全解构,我们就如同随波逐流的浮萍一般,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一盘散沙,看似凝固,风轻轻吹过,它就乱飞舞。从这点看,人也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