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三年 467年
八月,戊申,冯太后还政于魏主。魏主始亲国事,勤于为治,赏罚严明,拔清节,黜贪污,于是魏之牧守始有以廉洁著闻者。
泰始四年 468年
四月,魏以南郡公李惠為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關右諸軍事、雍州刺史,進爵為王。
五月,乙卯,魏主畋於崞山,道如繁畤,辛酉,還宮。
六月,魏以昌黎王馮熙為太傅。熙,太后之兄也。
九月,辛亥,魏立皇叔楨為南安王,長壽為城陽王,太洛為章武王,休為安定王。
泰始五年 469年
正月,戊辰,魏平昌宣王和其奴卒。
六月,魏立皇子宏為太子。
冬,十月,魏頓丘王李峻卒。
泰始六年 470年
二月,魏以東郡王陸定國為司空。定國,麗之子也。
五月,魏立皇弟長樂為建昌王。
六月,柔然部真可汗侵魏,魏主引郡臣議之。尚書右僕射南平公目辰日:「若車駕親征,京師危懼,不如持重固守。虜懸軍深入,糧運無繼,不久自退;遣將追擊,破之必矣。」給事中張白澤曰:「蠢爾荒愚,輕犯王略,若鑾輿親行,必望麾崩散,豈可坐而縱敵!以萬乘之尊,嬰城自守,非所以威服四夷也。」魏主從之。白澤,袞之孫也。
魏主使京兆王子推等督諸軍出西道,任城王雲等督諸軍出東道,汝陰王天賜等督諸軍為前鋒,隴西王源賀等督諸軍為後斷,鎮西將軍呂羅漢等掌留台事。諸將會魏主於女水之濱,與柔然戰,柔然大敗。乘勝逐北,斬首五萬級,降者萬餘人,猶戎馬器械不可勝計。旬有九日,往返六千餘里。改女水曰武川。司徒東安王劉尼坐昏醉,軍陳不整,免官。壬申,還至平城。
是時,魏百官不給祿,少能以廉白自立者。魏主詔:「吏受所監臨羊一口、酒一斛者,死;與者以從坐論。有能糾告尚書已下罪狀者,隨所糾官輕重授之。」張白澤諫曰:「昔周之下士,尚有代耕之祿。今皇朝貴臣,服勤無報;若使受禮者刑身,糾之者代職,臣恐奸人窺望,忠臣懈節,如此而求事簡民安,不亦難乎!請依律令舊法,仍班祿以酬廉吏。」魏主乃為之罷新法。
十月,初,魏乙渾專政,慕容白曜頗附之。魏主追以為憾,遂稱白曜謀反,誅之,及其弟如意。
初,魏南部尚書李敷,儀曹尚書李言斤,少相親善,與中書侍郎盧度世皆以才能為世祖、顯祖所寵任,參豫機密,出納詔命。其後言斤出為相州刺史,受納貨賂,為人所告,敷掩蔽之。顯祖聞之,檻車征言斤,案驗服罪,當死。是時敷弟弈得幸於馮太后,帝意已疏之。有司以中旨諷言斤告敷兄弟陰事,可以得免。言斤謂其婿裴攸曰:「吾與敷族世雖遠,恩逾同生,今在事勸吾為此,吾情所不忍。每引簪自刺,解帶自絞,終不得死。且吾安能知其陰事!將若之何?」攸曰:「何為為人死也!有馮闡者,先為敷所敗,其家深怨之。今詢其弟,敷之陰事可得也。」言斤從之。又趙郡范檦條列敷兄弟事狀凡三十餘條。有司以聞,帝大怒,誅敷兄弟。言斤得減死,鞭髡配役。未幾,復為太倉尚書,攝南部事。敷,順之子也。
魏陽平王新成卒。
是岁,柔然攻于闐,于闐遣使者素目伽奉表詣魏求救。魏主命公卿議之,畢曰:「于闐去京師幾萬里,蠕蠕唯習野掠,不能攻城;若其可攻,尋已亡矣。雖欲遣師,勢無所及。」魏主以議示使者,使者亦以為然。乃詔之曰:「朕應仇敕諸軍以拯汝難。但去汝遐阻,必不能救當時之急,汝宜知之。朕今練甲養士,一二歲間,當躬帥猛將,為汝除患。汝其謹修警候,以待大舉。」
泰始七年 471年
三月,魏主使殿中尚書胡莫寒簡西部敕勒為殿中武士。莫寒大納貨賂,眾怒,殺莫寒及高平假鎮將奚陵。夏,四月,諸部敕勒皆叛。魏主使汝陰王天賜將兵討之,以給事中羅雲為前鋒;敕勒詐降,襲雲,殺之,天賜僅以身免。
六月,丁未,魏主如河西。
七月,丙寅,魏主至陰山。
八月,丁亥,魏主還平城。
魏顯祖聰睿夙成,剛毅有斷,而好黃、老、浮屠之學。每引朝士及沙門共談玄理,雅薄富貴,常有遺世之心。以叔父中都大官京兆王子推沉雅仁厚,素有時譽,欲禪以帝位。時太尉源賀督諸軍屯漠南,馳傳召之。既至,會公卿大議,皆莫敢先言。任城王雲,子推之弟也,對曰:「陛下方隆太平,臨覆四海,豈得上違宗廟,下棄兆民。且父子相傳,其來久矣。陛下必欲委棄塵務,則皇太子宜承正統。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陛下若更授旁支,恐非先聖之意。啟奸亂之心,斯乃禍福之原,不可不懼也。」源賀曰:「陛下今欲禪位皇叔,臣恐紊亂昭穆,後世必有逆祀之譏。願深思任城之言。」東陽公丕等曰:「皇太子雖聖德早彰,然實沖幼。陛下富於春秋,始覽萬機,奈何欲隆獨善,不以天下為心,其若宗廟何!其若億兆何!」尚書陸馛曰:「陛下若捨皇太子,更方諸王,臣請刎頸殿庭,不敢奉詔!」帝怒,變色;以問宦者選部尚書酒泉趙黑,黑曰:「臣以死奉戴皇太子,不知其它!」帝默然,時太子宏生五年矣,帝以其幼,故欲傳位子推。中書令高允曰:「臣不敢多言,願陛下上思宗廟托付之重,追念周公抱成王之事。」帝乃曰:「然則立太子,郡公輔之,有何不可!」又曰:「陸□,直臣也,必能保吾子。」乃以馛為太保,與源賀持節奉皇帝璽紱傳位於太子。丙午,高祖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延興。
高祖幼有至性,前年,顯祖病癰,高祖新吮。及受禪,悲泣不自勝。顯祖問其故,對曰:「代親之感,內切於心。」
丁未,顯祖下詔曰:「朕希心玄古,志存淡泊,爰命儲宮踐升大位,朕得優遊恭己,棲心浩然。」
群臣奏曰:「昔漢高祖稱皇帝,尊其父為太上皇,明不統天下也。今皇帝幼沖,萬機大政,猶宜陛下總之。謹上尊號曰太上皇帝。」顯祖從之。
己酉,上皇徙居崇光宮,采椽不斫,土階而已;國之大事鹹以聞。崇光宮在北苑中,又建鹿野浮圖於苑中之西山,與禪僧居之。
冬,十月,魏沃野、統萬二鎮敕勒叛,遣太尉源賀帥眾討之;降二千餘落,追擊餘黨至枹罕、金城,大破之,斬首八千餘級,虜男女萬餘口,雜畜三萬餘頭。詔賀都督三道諸軍,屯於漠南。
先是,魏每歲秋、冬發軍,三道並出,以備柔然,春中乃還。賀以為:「往來疲勞,不可支久;請募諸州鎮武健者三萬餘人,築三城以處之,使冬則講武,春則耕種。」不從。
庚寅,魏以南安王楨為都督涼州及西戎諸軍事,領護西域校尉,鎮涼州。
——《宋纪十四&十五 太宗明帝中&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