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指的是你想通过这场沟通实现的价值和成果。
设定目标,就如北极星一样,可以匡定我们的行为不变形,目标可以为沟通提供理性,清晰的指导。
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到了饭点,一对情侣打算要去吃饭,男孩问女孩:你想吃什么?
女孩回答:随便。
哈哈,这种随便的状态会不会经常让人无所适从?真的随便吃点吧,可能又不是女孩想要的,那到底应该吃什么呢?
这时把目标具体清晰的说出来,可以节约不必要的忙乱。
万一对于吃什么而争论不休,那就得不偿失了,争论的状态很容易人双方陷入眩晕的状态,这时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句式来澄清目标:不是……而是……
我们不是来吵架的,而是来找吃的;
我们不是来指责对方的,而是来解决问题的等。
设定对话目标,并在对话过程中不断检视自己的行为和目标之间的落差,是一种高水平的习惯。我们可以用“目标幽灵”来伴随自己的对话过程,并用它来校准自己。
目标幽灵,就好比你在沟通过程中,随时有个看不见的隐形人在提醒你,你今天的计划是什么?为什么来这里?希望得到什么答案?
设立愿景性目标
设立目标可以匡正我们的行为,以及反思自己的策略。但是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目标的设定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对氛围的影响和行为的诱导。
如果沟通双方目标一致,有共同的愿景,那么将更有利于帮助双方达成沟通的共识。这个过程,双方是奔着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去的,双方更愿意表现出合作,理解与协调。
但是,如果双方目标不一致,那么在沟通的开始就会表现出严肃的态度,双方誓死捍卫自己的利益,而不会考虑“共同”,这种沟通状态叫“博弈杀价”,是一种很容易陷入僵局的沟通方式。
所以,一个善意的,共同的愿景,也就是作为:我们的共同点愿景,会帮助双方架构一个更具有建设性的对话场景,而不是用话语将“你我”切割开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