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推荐指数:五颗星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是一个家庭生长的孩子,在面对同样的事情时,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的人逃避,有的人积极面对,有的人害羞,有的人懦弱,有的人勇敢。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的性格主要受儿童时期成长的环境的影响,人在成年以后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他在儿童时期的感受和决定。
人在孩童时期会根据环境而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为了适应这种认知下的世界,会形成一套个性的应对方式。
比如在父母强势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若在孩童时期以懦弱的姿态面对父母,那么长大以后也会是懦弱的。而在和谐愉快地家庭成长的孩子,如果以自信乐观的状态成长,那么成人以后面对诸多问题也会自信而乐观。
这倒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人为了适应各种环境而自然而然做出的选择,一方面要以自己能认知的方式保护自己,一方面尽力让自己内心舒适。
有时候,外在的力量过于强大时,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自己理想状态,就会转而关紧自己的心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就不会面临无法解决的情况。
表面看起来,这样的人少言寡语、不与人交际。然而人类天生追求卓越的心理,会让他在内心盘算,如何才能变得更强,超越环境中的那些不可控力量,一旦做出行动,往往带着反社会倾向。这就是极端版的“自卑与超越”,阿德勒认为,人类就是不断赋予现实自卑与超越而成气人生意义。
每个人都有多多少少自卑的方面,如果在恰当的时期得到正确的引导,则不会在往后的人生中发生重大问题。超越的心态不是任何情况都是好事,在积极正向的竞争有助于个人成长自己提升对社会的贡献,但过分醉心权利也会将人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些正确的引导在孩童时期非常重要且有效,所以老师和父母,是孩子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
我在读这本书时,想到小时候的自己也是很自卑,直到生孩子之前,说话都很小声。我怕说错,怕被笑话,而这正是由于小时候父母过分强调自己的威严,无论对错都不容许我辩解。记忆中也没有因为被父母表扬而开心地跳起来的时候。
长大以后,哪怕是跟一个外行人讲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是不敢说,没办法在陌生人或者公众面前发表意见,熟悉的朋友说我是“内秀型”的。后来有了孩子,在思考怎么培养孩子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从前的诸多问题,于是慢慢寻找一些方法来改善。尽管效果很明显,我现在仍然没有办法在人群中自然地做自己。
作为父母,一定要深深得意识到这点,你给孩子营造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未来。在不健康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若是没有人做出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
作为个人,如果有一天意识到了环境对自己的诸多不利影响,也不要自怨自艾,不要气馁。当你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就能像医生一样,为自己开出针对性地改善处方,去改善自己的行为模式。
读完这本书,总结3点作者最为触动我的思想:
一、所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形成的人格几乎决定了一生的走向,只有少部分人能通过刻意学习和训练脱离影响,大部分人没有改变的契机。
二、合作精神,是一个社会人不可缺少的精神。
三、培养兴趣太重要了,不论什么人,一旦失去了对社会、他人或者生活的兴趣,就很容易走向极端。
阿德勒讲的很多案例是生活方方面里比较极端的情况,我觉得可以反向总结出一些很好的育儿理念,供父母和老师参考。
比如你知道溺爱对孩子的行为模式会有怎样的不利影响,也就不会溺爱了,转而选择更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方式。比如你知道孩子的不努力不是天生的,是受成长环境影响,就能针对孩子做更多有效的教育引导,让他回归正途。
此书特别推荐给所有父母和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