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得太好,所以摇摇欲坠。这一切的事情,老得这样快。世间一直熙攘着。”
这是安妮宝贝在《素年锦时》里的一段话,她总是用华美的词句来揭露现实的无奈。老实说,我最初是没办法接受这种风格,当我和别人提起她时我能想到的只有两个字:颓废。也许是我入世太浅,还没感受到这万千世界和体会到这三言两语。
大学以前没读过什么书,碰过最多的就是《优秀作文》,然而这里的“学问”只能说过于程序化,也不乏有一些文偏离轨道到达柳暗花明之境,我既不是前者更没资格达到后者,一直在摸索中,就连最后一次“规范写作”(高考)我还是没学会用文字去自由的表达。
在手机不那么盛行的年代,一些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就会借来各种小说,有人曾放过一本小四的书在我书桌里,“保守”思想的限制,我硬是忍住没翻开,却总是在同学的摘抄本上看到诗意又孤独的文字:“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也曾痴迷过,但终究被我强烈的意志谋杀了年少文学的萌芽,压力太大时,跑到书店偷偷看几眼疯狂阅读青春小说,但也偷偷摸摸,不敢停留过长的时间,我眼中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我被束缚着,我在沦陷。
上了大学,我开始明白过去的想法是有多愚蠢,拾起久违的书籍,在图书馆里任思绪畅游。说起和她的相遇也是一种命运的必然,看完《谁的青春不迷茫》,整个人被打了鸡血似的,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立下一系列flag ,准备好好干一场,满面春风的跑去还书,在一堆还未被整理的书中,灰黄色的封面正中间像是用白色的画笔随意勾勒几笔,看不出是个什么,平行的左侧类似手写的三个字“彼岸花”,再往上点是“安妮宝贝”,简单吸引着我,选择去看一看,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书名感兴趣,关于彼岸花有着许多神秘而唯美的传说。
由于天气越来越冷,我在床上安了书桌,到了夜里,直接趴在床上看,在这一角的明亮中被安妮宝贝一点一点拉入黑暗中。小说里人物环境的描写总是缺少生机,像是被掏空的身体,无所适从,绝望到变成了最终的向往,任由其发展,我自己也随之变的空洞,表情也不知如何管理,不到两天就结束了阅读,几天后还心有余悸。
这个作者是谁?我想要去了解她,她的经历,她的一切,以及她的文字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网络上对她褒贬不一,我看到的是她对文学的追求,从事过金融类的工作,因为不喜欢而辞职,坚持追逐梦想,有着放荡不羁的性格。我有共鸣,我对自己所学的经济的不感冒,又苦于挣扎,得过且过,庆幸也在成长。我印象最深的别人对她的评价是:“颓废,但并不荒凉。”这句直达我内心深处,也得我意。
我开始阅读她的很多文字,没找到的书就在网络上看,看了她的《七月与安生》,拍得很好,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一个恬静如水,一个张扬似火,再次验证宿命的安排,青春,爱情,友情,悲伤恰如其分的表达。
关注了她的微博,从她分享的文字图片推测她的心情,和小说中某些人物很像,漂泊着,追逐着,时而宁静,时而狂放,有些文字我还是没法领悟,但有说不出来的喜欢。
最近的几本书倒没有以前的尖锐,就说《眠空》,从作者的生活中成长,最爱的是她和友人晦涩的聊天内容,心暖的是对女儿的温柔细腻的爱,又佩服着放诞不羁的性格,这些从文字中就能深深的体会到温暖,我坚信文字能赤裸裸的展现人心,而拥有这种功力的人必定是经历人生的洗礼。
我不应该叫她安妮宝贝,从《得曾未有》改名为庆山,她说无需解释太多,更多理解在意会之中,我也不想去猜测,她必有她的想法,我是读者,也是粉丝,尊重一切,将喜欢都放在我成长的动力上,奋力去追逐自己的天空。
想孤身前往去看一场花事。如果午后微雨突袭,你恰好渡船而过,不妨让我们在春柳拂面的桥头相见。(《眠空》中很喜欢的一句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