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1225陶西平《沉浸于求索之中》导读课

20231225陶西平《沉浸于求索之中》导读课

作者: 在水一方198158 | 来源:发表于2023-12-24 15:43 被阅读0次
    朱治军 关于优质学校、优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不能离开中国的国情去空谈什么优质教育。不能在解决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的同时不顾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考虑整体优化) 不应将优质教育神化和虚化。(任何优质教育都是立足于扎扎实实地全面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一,作者介绍

    陶西平,湖南益阳人。

    曾任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导主任、校长,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荣誉主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科联名誉主席等。

    播放断片——

    不忘教育发展来时路,

    陶西平先生的教育生涯

    1.基础教育改革先行者

    “把十二中变成了教育界的小岗村”

    1982年执掌北京十二中,率先创新教育管理,开展教改实践,为十二中的教育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民办教育协会掌门人

    推动我国民办教育首部法律《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诞生;

    发起成立的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对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3.具备世界眼光的教育家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荣誉主席,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名誉主席。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

    回忆“他总是敏锐地把握国内外教育热点问题脉络,思路清晰、分析精准,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务实创新,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

    顾明远先生敬挽陶西平:

    祖国情怀,世界眼光,博学睿智,奉献教育终身

    共同理想,相济相助,泪送挚友仙逝

    二,内容结构

    陶西平《沉浸于求索之中》 (4辑73篇)

    专辑 篇目 涉及主题

    国家教育战略、教育方针、普教改革、教育经济、素质教

    专辑:教育战略思考——24篇

    育公平、教育国际化、流动儿童教育、云教育、现代教育育、优质教育、教育科研、教育创新、教育均衡发展、教

    制度等

    专辑:教育管理——13篇

    长负责制、督导制度、教育生态、校长领导力、学校文化学校管理体制、学校改革、教育评价、学校发展规划、校

    建设等

    专辑:基础教育——21篇

    高中课程改革、高中办学特色、教育史、美育等班主任工作、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德育、学校心理教育、

    专辑:教师队伍建设及其它——15篇

    教育消费、家庭教育等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

    本书特点

    基于丰富实践经验的校长智慧结晶

    兼具学理性和经验性

    覆盖主题广泛,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校长专业发展的“成长手册”

    三,主要问题

    ()一.实现教育过程事整体优化问题教育过程整体优化的内涵和特点

    以系统论为基础,将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由人(教师和学生)、条件(教学物质条件、教学卫生条件、教学的道德心理调节)、教学过程结构(包括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教学实施基本环节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进行研究,追求给定条件下,解决如何一项任务的最优方案。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陶老读了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文章,巴班斯基追求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即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思想,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陶老说,“我想我们的教育事业不就是充满着提高全民素质与培养优秀人才的统一,积极发展与均衡发展的统一,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的统一,规模与质量的统一,投入与效益的统一,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等诸多理想的追求,从而要求实现整体优化吗?”

    陶老回忆说,实现整体优化的思想逐渐地成为我思考教育问题和参与教育实践的哲学基础,并指导着我对教育整体改革的探索。

    如何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

    第一,推动教育行政管理的整体优化。

    处理好抓教学业务和争取、创造良好办学条件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办学和管理过程中主观、客观之间的关系,实现行政管理的整体优化。

    第二,全面安排,因材施教,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统筹综合安排学校的教学活动:

    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综合安排;

    教育、教养、发展智能的综合安排;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综合安排;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综合安排。

    因材施教是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

    实施因材施教要贯彻两条原则:√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发挥优势,培养特长的原则。

    因材施教是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

    实施因材施教要贯彻两条原则:√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今天的我们如何理解“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思想?

    树立一种全面、协同、统一的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工作的方法论

    ()二.优质学校、特色色学校发展问题

    优质学校、特色学校优质学校、优质校长的标准?

    √优质学校--能够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良好发展的学校

    √优质校长--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得到良好发展的校长

    如何打造优质学校?

    “优质学校的发展应该在办学目标、办学思想、办学力量、办学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联合发力。应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配合合适的力量,创造必需的条件,改善应有的环境和鼓励社会适度的参与”

    上传中,请稍候...

    关于优质学校、优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不能离开中国的国情去空谈什么优质教育。不能在解决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的同时不顾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考虑整体优化)

    不应将优质教育神化和虚化。(任何优质教育都是立足于扎扎实实地全面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如何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P279)

    “千人一面的无差别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的办学也无法办出高水平的学校。学校之间有特色差别,发展才有活力,改革才有动力,教育事业才有生命力”

    如何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P279)

    第一,要坚持特色发展的价值取向。

    共性与共性的统一、核心价值与附加价值的统一

    √共性与核心价值:反映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体现教育基本性质、功能、规律;

    √个性与附加价值: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区别与其他同类学校在某一领域或方面的特色、卓越性。(校长努力的方向)

    第二,创造具有个性化的学校生态环境。

    学校生态环境集中影响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学校特色也应反映在学校生态环境方面。

    乐于读书,勤奋为乐;乐于服务,助人为乐;乐于锻炼,健体为乐;乐于交往,合作为乐;乐于参与,实践为乐;乐于开拓,创新为乐。

    ()三、学校发展规划与校长价值观领导力问题

    三、学校发展规划与校长价值观领导力

    校长的价值观领导力

    理论来源:美国领导学专家R.J.Hous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于价值观的领导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领导和其下属的关系是以共同价值为基础的。持有明确而崇高的价值观的领导者,会向组织注入价值观,与跟随者的价值观和情感发生共鸣,从而将组织理念内化到个人内心,孕育组织文化,提高组织绩效。

    如何提升校长的价值领导力?

    第一,校长自身应具有明确的价值观。(最重要、最基础)

    第二,校长的价值观体现到自身的行为和人际互动中,并贯彻到学校中。

    第三,校长将价值观外化到学校组织层面。(校长将自己对理念的文本表达转化为学校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经验,使学校的发展目标乃至学校的全部活动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取向)

    第四,校长将价值观注入学校的基因,影响学校内外部人员的认识和行为。(让学校所承载的优质的价值观能够独立于领导者而存在,并影响到更多的校内外人士)


    ()四.学校教育生态与学校文化建设问题

    "学校文化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由以校内师生为主体而创造且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它是一所学校精神和氛围的集中体现。”

    学校文化建设应坚持“三个统一”

    1.要坚持理念与实践相统一。

    √ 摆脱理念与实践的二元对立,防止形式主义文化的滋生和蔓延。(“不要让学校

    的理念仅仅成为贴在墙上的口号”)

    2.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避免“千校一面”的现象,也应避免虽理念上有所差别,但在实践中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校园布置、大致相同的学校活动、大致相同的单纯的对“分数”追求等。

    3.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没有记忆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应继承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应坚持创新原则和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永葆生命力。

    “和谐”是学校文化的内核

    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的和谐。

    教育活动应坚持动机、过程、效果的统一,不单纯以结果的愉悦为教育的最高追求,而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良好的基础素质的形成。

    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互动;

    √ 干群关系--和谐互敬;

    教师关系一一和谐互学;

    学生关系--和谐互助。

    学校文化建设的和谐图景

    环境怡情,教 学养性,氛围育心

    ()五,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2022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为1880.36万人,其中,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数为324.42万人;普通小学专任教师为662.94万人;初中阶段专任教师为402.52万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12.3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为71.83万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数为7.27万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97.78万人。

    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 1.20)

    教育部等《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2018 2.11)全国教育大会(20189.10)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2)

    教育部等九部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2021.8)

    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2022.2

    教育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简称“强师计划”)2022.4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国优计划”)2023.7.25

    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中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开拓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新赛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要求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5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教师的重要性,突出了教师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

    陶西平先生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12215”

    坚持一个方向: 德才兼备又红又专

    抓好两个环节 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

    突出两个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

    建立一个机制: 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

    关心五个问题: 职评、工资、住房、农村教师待遇和退休教师待遇

    目标: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能够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

    四个引路人: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

    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2016年9月9日

    四个统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寺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2016年12月7日

    六个要:政治、情怀、思维准、视野、自律、人格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弓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人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勿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去。

    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币,才能信其道。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2019年3月18日

    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2023年9月9日

    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思路:

    面向全体教师,注重素质提高:作为考核、职评、晋级等的必要条件;努力做到政治思想教育和学科教学结合。

    加强基本建设,狠抓落实工作:制度建设,

    教材建设建好师资队伍,保证教育质量:走出去,请进来

    保健因素的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不能使其满意,也调动不了员工的积极性;保健性因素的可为空间有限。

    激励因素的满足则可提高人的积极性,是人们行为动力的真正来源。

    保健因素的扩大可能会引起激励因素的萎缩。


    利用双因素理论激厉动员工积极性的策略

    保健因素角度:提供良好的工作条条件、安全环境和合理的工作负荷。提供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符合员工的期望。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提供支持和反馈机制。

    激励因素角度:提供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让员工感到有成就感和发展空间。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变权,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提供公平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机会,以激发员工的职业发展动力。

    在实践中应把握四点:

    1.保健因素只能升不能降。先涨后降相当于负激励。

    2.激励因素不能全员享有。当某个激励因素全员享有以后,它就变成了保健

    因素,也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了 所以,在设计激励因素时,一定要避免大 锅饭现象。

    3. 保健因素必须持续稳定。保健因素虽然不会有激励的作用,但是一旦缺乏,员工就会不满,从而导致工作的利积极性下降。

    4.激励因素必须动态变化。激励因素必须是变动的,不能固定。因为激励因素一旦固定下来,就会变成保健因素。

    ()六.家校社协同育人问题

    上传中,请稍候...

    六、家校社协同育人

    (一)陶先生关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勺思想

    1.1986年《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 积极推动首都普教改革》 (P3-11)

    学校应重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育、家庭教育的综合安排”

    “市、区(县)和学校都应加强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办好家长学校或搞好家长委员会的工作”

    3.1996年《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势》(P344-349)

    德育过程的综合化趋势之一

    “在强调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同样重视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

    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功能的同时,同样重视提高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水平”

    6.2012年《”活教育”: 幼儿教育的活力源泉》(P458-466)

    特别推荐1925年陈鹤琴出版反《家庭教育》一书,论述了家庭教育的101 条原则和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堪称为一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家教经典。

    “家园共育,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全面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与实效,是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2.2023《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

    “学校充分发军协同育人主导作用”

    (1)及时沟通学生情况

    积极创新日常沟通途径,通过家庭耳联系册、电话、微信、网络等方式.….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日常表现;

    要认真落实家访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鼓励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家访。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与绩效纳入 教师考评体系。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落实家长会、学

    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制度。

    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积极宣传科学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政策......

    同时针对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要提供具体指导,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孤儿和特殊家庭儿童等困境儿儿童。

    (3)用好社会育人资源

    学校要把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虽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

    要主动加强同社会有关单位的联系沟通通,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资源目录清单,依据不同基地资源情况兄联合开发社会实践课程,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劳动孝教育、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研学活动等。

    充分利用共青团和少先队、关工委、科科协、体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效丰富学校课堂和课后服务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等等。

    四,阅读建议

    鉴于该书覆盖主题的广泛性生、涉及内容的丰富性、作者视野的多维性,建议采取泛读与精青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

    建议阅读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的工作经验或经历进行反思,做到读思结合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时不能带有观点,读完书不能没有观点”

    √没有思考/问题的阅读,是无无效的阅读

    建议读用结合,切己体察,使该书真正成为引领自身专业成长的“红宝书”√陶行知“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

    是一样的性质,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

    √读书、写作都不是目的,掌握真理、指导

    实践才是最终目标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结束语:教育的本源是为人的发展服务。

    我们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下一代,我们有什么样的下一代也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陶西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1225陶西平《沉浸于求索之中》导读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rh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