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在《庄子·渔父》篇写到了孔子向渔父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何谓真?” 接着是一段渔父的回答,这段话意味深长,值得细细品味。
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
这里说到了精诚是真,后来也有句话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在儒家的思想里倡导了一种道德修养—正心诚意,比如《礼记·大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网络上的解释:正心是说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是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 在往期文章正心诚意与一表人才里有说到不论长相是否漂亮,当人能做到正心诚意的时候也是一表人才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若怀着至诚的心,常常是会心想事成的。
不论是在祭拜祖先,孝敬亲人,还是在对待婚姻,照顾孩子上,甚至是出门远行,都能体会到唯有实实在在地去做,才能感受到古之圣贤的话,真实不虚,心念的作用,真的是不可思议。
修行,是先正自己的心和念,不欺骗自己,而不是先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帮助他人,如何善待他人。因为每个人对善的标准不同,每个人的能力也不一样。
比如捐款,有的人为人比较大方,觉得拿出1000元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也符合大众对自己的期待,所以就捐了1000元,言行一致。而有的人尽管可能能力上也可以拿出1000元,然而他内心愿意行善的尺度只在500元,如果他也做到想法和行动一致,虽然可能没有达到大众的期望,但是至少没有欺骗自己,而且也接纳大众的非议。倘若勉强为之,就算是得到了大众的好评,也可能只是自欺欺人。
当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时为了照顾到彼此的处境和为整个大局考虑,要说一些妥当话来维护一个局面上的和平,其实算不上是不真诚的表现,因为发心是正的,每个人都每个人不便明说的难处,这时候就需要推己度人。
在修心方面,人可以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不能以同等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时时检查自己的内心,是端正自己不自欺,所以修心是每个人自己要做的事情,最后种因得果,也不需要怨天尤人。
在推己度人方面,在自己的处境里,看到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也能推及想到他人的需要,比如自己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感受到亲子的快乐,也要想到这是很多母亲的心愿。比如自己希望得到他人的回应,也要想到他人也可能同样有这样的心态,所以要合理地回应他人。在想到自己需要有安静不被打扰的空间,也要想到他人也会有被尊重界限的需要。
如此,在修己和待人上,不断地扩充和完善。
此外,《庄子·渔父》原文中还有一句话是: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真悲无声而哀:想起了太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大概是12岁的样子,守在老人的冰棺材旁边,心里非常悲伤,却没有嚎啕大哭也说不出什么话,只是一直默默地流着眼泪,那种感受和记忆很深刻,所以能体会到这里说的真悲无声而哀。
真怒未发而威:有句话叫做不怒自威,真正的怒气未曾发作而威严,这也启发人不要把勉强的发怒当成真正的威严。
真亲未笑而和:真正的亲热未曾含笑而和善,有的人虽然没有笑,但是在眉目之间就已传递着善意,不要拘泥于从某种形式中去看是否和善。
这一篇,主要围绕着“真”来讲,所以后面还有一句话是: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人反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