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浴海 编写
“发现,作文成功之本”精题演练
什么是精题?“钻进学生心里”(叶圣陶语)并能“引发学生心灵的小溪淙淙流淌”“迅速把感受美升华为思想美”(苏霍姆林斯基语)的题目就是精题。
精题,只有精题才能领起“八仙过海,各显奇能”,才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感觉、感知、感悟等与生俱来的生存绝技和与此共生的分析、想象、提炼、拓展、统摄等等能力。同时,还可以由此对语文教学整体形成强而有力的导引。
常见精题
以“我的发现”为范围自拟题作文。
有所发现演练之一
一种植物,两种哲思
宋守文
棉 花
甲:为美而争奇斗艳。乙:只要献出一颗温暖的心,何必争奇斗艳。
青 草
甲:虽小,却向上,挺直了腰板。乙:风强迫它们向大地母亲叩谢。
垂 柳
甲:温柔,细软,以柔克刚。 乙:没有坚强的骨骼,只好随风摇摆。
大 树
甲:狂言大山就在自己的脚下。 乙:其实,自己只不过是山的一根毫毛。
藤 条
甲:虽然不能自主,虽然挺不起腰板儿,虽然大自然没赋予它坚强的骨架,却从不敢放弃向上的努力,只要处理好成长与靠山的依附关系,照样能向上攀登。 乙:向上是攀附上大树,但却提心吊胆,生怕山垮树倒,时时刻刻扭曲自己,爬得再高,也直不起腰。
浮 萍
甲:即使漂向远方,也不失绿的本色。 乙:根不落地,随波逐流。你炫耀的那点可怜的碧绿,凭的是啥?
竹
甲:一节一节,虚心有节,刚正不阿,高风亮节,每向上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乙:一节一节,空有漂亮的外衣,却无坚实的内涵,腹内空空,难成栋梁。
根 须
甲:生活在最下层,默默奉献,忍受寂寞的煎熬,却托起一个神奇的世界,何必沽名钓誉。乙:坏就坏在根上,根烂了,朽了,参天大树也就完了。
落 叶
甲:自由的代价,是用生命换来的。乙:情愿自己飘逝而去,给新芽腾出位置,才能展示死后舞蹈的美姿。
树 叶
甲:高高在上,威风凛凛。乙:无论位置有多高,腐败了总要跌落。得势时趾高气扬,失意时威风扫地。
辣 椒
甲:不甘示弱,越老越红。乙:辣不辣不在大小,别以貌取舍。
甘 草
甲:性情温和,却疾恶如仇。乙:在别人的品评中,生命有点甜味就足够了。
仙人掌
甲:用尖利的刺,捍卫自己的尊严。你不碰我,我怎么会扎你。乙:挨得起贫贱,却经受不起富贵,沾个仙字,就触摸不得了。
(王新运摘自《思维与智慧》)
有所发现演练之二
植物有脑子
缪伶超
科学家对植物的感觉和行动能力进行研究后,最先得出的结论是,植物极端敏感,和动物不相上下,有过之而无不及。时至今日,研究人员已发现植物拥有700多种不同的感受器,能接收压力、化学、光线、温度等刺激。而且,普遍比人类更敏感。
树木无脚却会动
大树固然扎根于土壤,实际上却是动作不断,但光凭肉眼看不到。树干细胞利用自身内部压力,一刻不停地伸展或收缩,以矫正树干的姿态。树木不仅会抽芽蹿高,还能闪转腾挪,以适应环境。
植物生来是平衡的高手
生物学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树木有“内耳”时,就已经惊讶得无以复加。有些树木细胞里含有的淀粉颗粒,会在重力作用下移动位置,以此告诉树木长歪了。非但如此,树木浑身都是能够衡量树干倾斜角度变化的感受器,它们沿着树干切面的半径方向,接力传递信息,使树木能够感受到自己局部的弯折。
烟叶会搬救兵
有些植物遭受昆虫袭击时,会向入侵者的天敌释放化学信息,请求它们过来充当保镖。野生渐狭叶烟草大战毛虫就是如此。当它感受到毛虫来袭时,其烟叶能释放出HIPVs(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能够提高长蝽的捕猎效率,而毛虫正是长蝽的盘中美餐。
植物也能独自迎敌
我们早就知道,刺槐或杨树被反刍类动物啃食时,会分泌出令它们倒胃口的丹宁酸。不过,植物还是把主要的下毒精力放在了食草昆虫上,那才是它们所要共同面对的敌人。
植物拥有记忆
众所周知,含羞草只要一感觉到触摸,叶片就会马上收缩,而当花盆突然被抬起时,它也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如果我们连续抬起花盆五六次,它就安之若素了。“含羞草”明白了,被抬起来并不危险,所以,不再收拢叶片。含羞草对这堂课的记忆,能保留40余天。
刺果瓜触觉灵敏
只能攀附其它植物往上爬的刺瓜果,为了找到靠山,长出了触觉极其灵敏的器官:卷须,它们就像五指张开的手掌一样,旋转伸展,寻找支撑点,以便缠绕依附其上。在卷须上放置一根仅重0,25克的细线,它就迅速卷曲起来。相比之下,人手只能感觉到重量超过2克的细线。
玉米“耳”力过人
虽然不合常理,但事实胜过雄辩:玉米能感知声音。西澳大利亚大学的莫卡.加利亚诺在营养液中培育玉米种子,待发芽后向它们播放不同波长的声音。结果发现,在声波频率200赫左右时,相当一部份根系向声源方向倾斜。“听力”可能是植物间的另一种交流方式。
老迈松树关爱后辈
借助辐射探测器,可以发现树龄较长的树木会关怀爱护小辈,有一部分带放射性标记的糖分转移到了周围的很多树上,而且主要是从树龄较长的松树转移到它们脚下的小树上,前者枝繁叶茂,像树妈妈一样悉心照料它们的子孙后代。这就是其世世代代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铁证。连接树根的地下菌组成菌根,也负责传递部分糖分。
植物交流手段多样
科学家的实验证明,植物能够互相发送挥发物质来传递信息。然而,除了“上层路线”之外,地底也有暗流涌动。当西红柿生病时,它会通过菌根传递信息,通知街坊邻里。
苜蓿有家庭观念
最近几项研究表明,很多植物都能够辨认自己的邻居是否与自己同宗同族,植物兄弟姐妹之间相亲相爱,不会为食物大打出手。而且在饥荒爆发时,它们更加齐心协力,相濡以沫。实验证明,普通苜蓿最有家庭观念,不仅对身边的同族根系表现得“宽宏大度”,而且作物密度越高,越是“慷慨豪爽”。相反,常春藤则不分亲疏,一视同仁,避开所有相邻植物的根系。总而言之,大家都在努力
分辨自己的地下邻居究竟是敌是友。
(王新运摘自2013年5期《新发现》)
有所发现演练之三
正确答案
赵 军
作文课上,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一艘游轮遭遇海难,船上有对夫妻好不容易来到救生艇前,艇上只剩一个位子,这时,男人把女人推向身后,自己跳上了救生艇。女人站在渐沉的大船上,向男人喊出了一句话……讲到这里,老师问学生:“你们猜,女人会喊出什么话?”
学生们群情激愤,都说“我恨你”、“我瞎了眼”……这时,老师注意到有个学生一直没发言,就提问他,他说:“老师,我觉得女人会喊----照顾好我们的孩子!”
老师一惊,问:“你听过这个故事?”学生摇头:“没有,但我母亲生病去世时,就是这样对我父亲说的!”老师感慨道:“回答正确。下面,听我把这个故事讲完。”
轮船沉没了,男人回到家乡,独自带大女儿。多年后,男人病故,女儿整理遗物时,发现了父亲的日记。原来,父亲和母亲乘坐游轮时,母亲已患了绝症。关键时刻,父亲冲向了那惟一的生机,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多想和你一起沉入海底,可我不能。为了女儿,我只能让你一个人长眠在深深的海底……”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沉默了,老师知道,学生已经听懂了这个故事:世间的善与恶,有时错综复杂,难以分辨,但只要心存美好,最终会给出正确答案。
(王新运摘自《家庭百科报》)
有所发现演练之四
柔和
毕淑敏
记得早年学医的时候,一天课上先生问:“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了!”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和得柔和一些,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怒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
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能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能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能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孩子们来自于有所发现的三言五语
美
辽宁庄河二高中 蓝晓巍
你睡在花心里,你躺在嫩绿的青草上,你调皮地钻进露珠里,你无拘无束地玩呵玩,一不小心,被艺术家抓住,粘在画板上。
北方的冬
甘肃静宁一中 李聿
太阳,偏在这时候匿起形迹。发狂的朔风,扯住乌云拼命摇撼,没得挣扎的乌云,就抖落了一身洁白的毛。
傻孩子
湖南长沙12中 张文佳
曾听说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某个村里的人,都说一个孩子傻。
村里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拿5角和1元的钱币让他选择,他总是拿5角的,屡试不爽。这样的人,能不傻吗?大家都嘲笑他。
一位智者从此地经过,听说了这件事后,亲自试验了一回,果然与大家说的一样。智者哈哈大 笑拍着那孩子的肩膀,说:“小朋友,你真聪明。”那孩子也笑了,智者转身而去,大家傻笑一阵,也就散了。
人们也许有些迷惑,这个孩子到底傻不傻?其实,孩子十分明白,如果我选了1元的,下次还会有人给我吗!
错误
福建福安二中 张志强
语文老师写了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说让大家看看其中是否有错误,这节课主要是发现一种错误。
甲说:“这句子开头就不行……”乙说:“这句子中间有些奇怪......”丙说:“这句子收尾不好。”
丁说:“这根本就不像一个句子……”大家争执不下,句中的每一处都有同学说错误。老师的眉头紧皱。
戊忽然站起来:“这是一个好句子。”全班呆了一下,继而大笑:“老师不是说让发现错误吗?”
老师展开眉毛,大声说:“他答得对,你们问得也对。这节课找到的错误便是:你们许多人不敢承认正确,不敢为正确辩护。”
一节难忘的课。
打水
湖南 蔡建群
三个水龙头前有四个挤满了人。水的哗哗声、人的喊叫声、桶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颇为壮观。第三个水龙头前却是冷冷清清,原因何在?先来的人说:“这个水龙头坏了。”
十分钟过去了。在“这个水龙头坏了”的作用下,竟没有一个人俯身拧开那第三个龙头。
一个低年级学生提着桶来了。他不相信第三个龙头真坏了,便轻轻一拧……
人群一片唏嘘。
哗啦啦的水冲了出来。
误会的美丽
河北献县一中 曹朝霞
匆忙之中忘了戴眼镜。高度近视的我只好不再东张西望,“密切”地盯着前方。
缓缓地,她从对面走来。眯眼细看:胖胖的身材矮矮的个子,一摇一晃的走路姿势……没错,是邻居王阿姨。我礼貌地笑笑,甜甜地叫了声:“阿姨好!”
话一出口,我俩都很惊讶。原来她是我们街的“大金牙”,和妈妈吵过嘴,两人一星期没说话呢!最吃惊的是她,双眼睁大,嘴巴微张,呆立了两秒钟,随即又笑了,很明丽、很快乐的笑脸:“唔,朝霞上学呀,你妈妈好吗?”
第一次说话了,第二次第三次能不打招呼吗?后来,我们两家和好如初。
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挽回曾经失去的东西。
竖与横
湖北随州淮河镇西湾学校 田俊
竖,倒下了,便是横。努力奋斗爬起来,又是笔挺的一竖。一味消沉,永远都是那可悲的一横。
感悟时间
贵州沿河县官舟中学 陈雨露
什么叫“现在”?
以年来计算,今年便是“现在”;以月来计算,这月便是“现在”;以天来计算,今天便是“现在”……那么,以秒来计算呢?则“现在”正和你在一起,而“现在”又正离你远去。时间呵,我们应当珍惜这一秒。
北疆春景
河北承德上板城中学 刘美玲
春有很多话,准备倾吐给北方。要呼唤种子复苏,要对冰雪劝降……那一行行,北飞的雁阵,就是列在天上的发言提纲。
来自入微感觉的发现之作一
春夜,月下闻香
苏会玲
春夜,走近园子会听到许多植物的絮语,闻到香。
夜色隔绝了尘嚣,隔绝了喧闹,把园子的幽香保护得很好。在夜里,由于视力被幽暗的光线削弱了,嗅觉反而敏锐起来,我嗅到了许多白天不易嗅到的气息,甚至知道,哪一缕就是从脚旁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发出来的。只有这时,才能走进植物的幽微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植物的语言是香,无数的香在空中交谈,是一种温柔耳语,轻轻飘飘,甜甜蜜蜜,像鸟界的燕语莺声,像人间的吴侬软语。但是各种香的声息、语气,只有香们自己才能分辨。园子比较大,树木不会走路,就派它的香去拜访别的树。夜色下有很多的香在路上,互相问候,它们不断出发、返回,像一些有翼的小天使,有时也贪景迷路。淡淡的夜色叫它们迷迷糊糊、半梦半醒,它们是饮了夜色微微醉了。
月下那株樱花快成仙子了!一支春天的小夜曲正由它领衔主唱,旁边那株花树,我还闹不清是梨还是李,也轻声应和隔着一条小道和它携起手来,像两株姐妹花。白天仔细看过的,一珠白里透红,一珠白里透绿,真是相得益彰、完美和谐!我趁着夜色,从草地蹑手蹑脚地走过,来到樱下,一仰头,一片花枝云一样遮过,霎时的美好,让人快活得也成了花仙子!我之上有樱,樱之上有雾,雾之上有月,这美好的叠置,一生中并没有几个瞬间!
在夜里靠近一珠芳香的植物,有无法说出的喜悦。一珠开花吐香的树,是单纯、诗意的植物,它在春夜里一再重复着的生命活动仅仅是这样:在月下持续散发它的幽香,恬静又芬芳。它沐浴过一夜夜月光,已成仙了,因此它是有灵性的,听得到那些走近的足音,它感知着趋香而来的人,和那人相悦,口吐芬芳。这时候你就这样想,“这些香是为我释放的!”一树春花芬芳的馈赠,你便欣慰地独领了。
而这时候也一定能嗅到来自天上月华的香。月亮也是一朵妩媚的花,倒映在一泓墨蓝色的天水中,轻雾淡淡,暗香浮动。
呵,所谓春宵就是这样构成的吧,花好,月好,人好。
(王新运选自2005年6月2日《天津日报》)
来自入微感觉的发现之作二
巨树的丰碑
王浴海
惊讶!惊诧!惊叹!这是我在万绿丛中见到倚山傍石托起巨大冠盖一面似钢盘、似铁绕的虬根时的感觉。不由得驻足,不由得注目,不由得被震颤,不由得被震撼。
一条拥挤着苍翠的山峦,似乎从远天奔腾而来,到了眼前,忽遇一潭绿水,骤然停顿,像是哇呀呀一声巨吼,便形成了一面石裂山崩的断崖。这如同钢铸铁打的树根,便是盘结在这面硕大的断崖上。
粗者,如檩;细者,如椽。粗细相间,曲直纵横。你缠我绕,你拉我扯,你拥我挤。左右穿插,上下蜷伏。如蛇之钻,如龙之腾。整个一面六节楼山墙一样大的断崖,不由分说地被占据得水泄不通。重叠,堆砌,几乎不留一点缝隙。
哪是首,哪是尾,从哪开始,在哪转弯,到哪扎根,难分难辨,难指难说。或粗或细,或柔或刚,一律如爬如钻如走如奔如注如流。粗者,如铁钻一般似乎一路蹦跳着火星一直插进大的裂璺深处;细者,如钢丝一般回旋曲屈地钻到小的空隙腹地。无论粗细,或爬或穿,弓身隆起的部分,都派生出一排一排如须如穗的细根,尽管一时半晌抓不到任何一个缝隙,但是,没有一须一穗蔫头耷脑,全都朝向就近的崖壁,顽强地伸展头角。有些,既抓不到崖壁,又找不到缝隙便索性跟随老根,无所顾及地潜入断崖前的水潭中。
在水下,小心翼翼地搜求立足之地。只要有机会,只要有机遇,哪怕缝隙狭如麦芒,它们也不放过,或锥或钻,或钉,或揳,不抵深处绝不罢休。
断崖座南朝北,背阴。这粒树种,最初,是随风刮来还是鸟雀衔来?是掉落在断崖的缝隙中还是跌落在断崖的裂璺里?这里并没有多少阳光,并没有多少土壤,连雨露,也是落地即滑落,这粒种子怎么竟然发芽生根了呢?这种芽,这种根,怎么或爬或钻或锥或揳竟然牢牢地扎进断崖里、水潭中?这种根,这种背阴的断崖上的或爬或钻或锥或揳,将是何等费力,何等艰辛,那得经过多少岁月呵?风雨雷电,乃至地震、山洪,怎么竟然没有使其夭折呢?也许,恰恰因为在背阴处,在没有多少阳光多少土壤的角落里、断崖上,所以,扎根才更用功,根扎才更坚实。用于根的力,运于根的气,蓄于根的神髓,也才更宏大,更深厚!
一旦扎根,一旦根扎,一旦牢牢站稳脚跟,那么,即使在背阴处,即使在断崖上,即使不断遭遇风雨雷电乃至天塌地陷,它也能爆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你看,这样一面崖壁上纵横交错的铁黑的树根,支撑起来的竟然是一株两人合抱都抱不拢的大树,高高挺立在山崖上,枝繁叶茂,鸟鸣蝉噪。而且,与周围的郁郁葱葱们比,几乎高出它们一头。尽管它的根系得不到太阳的青睐,可是,它的头颅,每天,都是最先接受阳光的爱抚。
老树,终于为自己争得了一席之地!
望着它高高撑起的蓬蓬勃勃的冠盖,抚摸它如钢如铁般隆起、凸显、交错的巨根,我似乎听到了拼搏的呐喊,奔突的喧嚣,和一株参天大树拔地而起的轰鸣;我似乎感觉到雷电的曾经跋扈,风雨的曾经狂暴,洪灾虫灾的曾经肆虐,和四周高枝大叶的曾经不屑一顾……我惊讶了,我惊诧了,我惊叹了!在我面前展开的,实际是一面巨树的丰碑,是一幅生命潜力的浮雕,是一种张力的造型,是大自然洋洋洒洒草书的长征诗!我不由得被震颤,我不由得被震撼!双手合十,深深地鞠了一躬,毫不吝啬地献上了我的敬仰!
一阵微风吹来,巨大的冠盖枝摇叶动,鸟鸣更幽,蝉噪更烈。老树,是你在慈爱地招呼我吗?
(原载2005年1月20日山东《作家报》)
来自入微感觉的发现拾穗之作
秧田听
歇晌垄田中,欲品听,秧棵细语声。黄瓜花下刺,绿蔓挑空;高粱拔节,玉米窜缨,是手语,抑还为表情?谁人说得清!其实心语,应是香风,亦舒亦促,或淡或浓,芬芳自有声。相碰相拥,弥散便是喧腾。花语好热情,往来频仍,纷纷与我,沟通心灵。乐得承诺,月上再来恭听!
初春塘边柳
撩人最是,点点翠叶抽,长丝扯如鞭柔。高坐塘畔,独享清幽。渚上麻鸭弄语,缘何事,频频点首?
流莺访,一声啁啾,引百鸟亮喉。湿岸如床软,小草冒锥,怯怯探头。一径蒲公英,肥叶独秀,新绿似在滴油。水如镜,印塘边柳。有云走,天落塘底,凡美景尽收!
小院晨
竹扉柳墙,两株白杨,三间草房。天外江声入画,云边山影映窗。小院鸡啼,弄醒鸦聒鹊噪,四野送来满庭芳。知否谁颁奖?东天红日上!
霞光,抹红深树,镶黄高岗,一溪独亮!老牛长哞,引出羊咩犬唱,前村后寨,共有几许相应?远近不乏共鸣腔!白鹅仰天语,亦堪称绝唱!
老玉米
檐头小园里,一株经霜的老玉米,孤独地站着。手臂般的长叶,蔫萎了,无力地低垂着。头盔般的长蓼儿,枯黄了,却直直地挺立着,腰中曾经横挎的玉米穗子,已经融入深秋的金黄。只剩下层层叠叠的包装,寂寞地斜举着。一阵尘沙打来,它全身都在颤抖,用最后一点力气轻声回应:飒飒飒……忽地,我想起挨饿年月,房山头,久久目送我上学的母亲。尘沙,不停地击打她菜色的脸,撕扯她灰白的头发,和那身补钉摞补钉的长衫。拐过泥河桥,回望,母亲依然直直地站在那儿……高扬手臂轻唤……
四十年过去,我驾着宝马回来了,母亲已经仙逝多年,惟见这直直站立的老玉米。我深深地弯腰,沉沉地鞠躬,泪,悄悄地爬出了眼角……
污 染
烟熏,悄悄地把吮吸者的肠胃,变成煤焦油滴淋的炉筒子!不由分说,改变了,心肺的固有颜色。此时,似乎每一个细胞,都沉醉在尼古丁的雄壮中。于是,办公室,包括走廊和玄关,都成了尼古丁的天下。它,大摇大摆地,肆无忌惮地,搜索着,追击着,每一个无辜的鼻孔!像带线的钢针一般,穿入;像纷飞的蚊蝇一般,乱钻。充分地炫耀着,它烧焦、烤糊、溃烂、腐蚀的威仪。似乎鸣锣开道般大叫:空间,是我的!
时间,是我的!于是,原本如花间的明净,如林中的清新,便只能在浑浊中呻吟了!
(以上为王浴海作品,先后刊于北京《稻香湖》南京《扬子江诗刊》山东《作家报》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