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处置效应的可能解-《思考,快与慢》day5

处置效应的可能解-《思考,快与慢》day5

作者: 可兒她爹 | 来源:发表于2017-09-30 03:22 被阅读92次

    如果必须要卖掉你手头上的一些股票来换取现金,你是选择卖掉正在盈利的股票,还是选择卖掉正在亏损的,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这就是私塾说的处置效应。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处置效应?我觉得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因为不耐。

    不耐是经济学的重要人性假设之一。它的意思是相比于现在的收益,人们会对未来的收益感到不耐烦。

    某日,你在某宝购物,看中一件衣服特别喜欢,正常配送是在下单之后第3天送达,另外有一个加急配送,下单之后第1天就可以收到货,今天商家回馈客户,不收加急配送费。请问你会选择正常配送还是加急配送?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加急配送,因为相比于第1天拿到衣服,我们真的不愿意多等两天,多等这两天会让我们不耐烦。

    虽然把收益放在未来会让我们不耐烦,但我们经常也愿意选择等待,并不是因为不耐不起作用,而是因为不耐得到了补偿。

    另日,同样的商家,你看上一条特别喜欢的裙子,同样有正常配送和加急配送两种选项,不过今天商家没有活动,如果选择加急配送要加收20元。请问你会选择正常配送还是加急配送?此时的答案就不会像之前那么一致了,有的人觉得我也不是很急啊,何必多花20块钱,那就正常配送吧;另一些人觉得不行,我必须得第二天穿上自己心爱的裙子,因此愿意多付20元加急配送费。

    此时,由于前者获得了20元的补偿,因此即使不耐,还是选择等待。

    也许有人会说,怎么会选择正常配送获得了20元的补贴呢?他明明没有得到钱啊。对于这个疑问,我们用框架效应来解释,把这个题的表述变一下:

    “另日,同样的商家,你看上一条特别喜欢的裙子,商家承诺下单之后第1天送达,但是,如果你选择第3天送达,商家就便宜20块钱。请问你是选择第1天送达,还是多等两天但是获得20元的折扣?”

    减少的损失就是收入,你为了少付20元选择多等两天,和商家补贴你20元让你多等两天,从结果来看是无差别的。这20元,就是你接受不耐而获得的补偿。

    因此,之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卖掉盈利的股票,是因为他们无法确定等待是否会让他们获得补偿,既然无人为他们的不耐付费,他们自然就会选择获得即时收益。

    第二、因为“不敏”

    “不敏”是我结合不耐提出的一个相对概念。我们知道不耐是对即时收益的偏好,对未来收益的不耐烦。那么如果不是收益是损失呢?情况可能就正好反过来,人们会对即时损失特别敏感,因为即时损失是确定的、看得见的、立马产生作用的;但是对未来的损失感到没那么敏感,因为未来损失是不确定的、不一定看得见的、不会立马产生作用的,而且随着未来的长度推移,这个不敏感程度会逐渐增加。我称这种现象为“不敏”。

    比如一个烟民喉咙不舒服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你不能抽烟了,如果再抽你就会说不出话来,喉咙还会特别痛。此时烟民已经感觉喉咙不舒服了,为了规避即时损失(再抽就说不出话、喉咙痛),他就会选择先不抽烟。此时即时损失是一个非常明确、立马产生作用的结果,会让烟民特别敏感。

    换个说法,同样的情况,但是医生跟烟民说:你不能抽烟了,如果继续抽烟,你可能会得肺癌,甚至因此丧命。此时虽然烟民已经感觉不舒服了,但我相信大多数烟民还是会继续抽下去(这几乎是大概率事件,否则很多人早就戒烟了)。因为医生无法给出肺癌与丧命的具体时间,而对烟民来说这明显是个未来的损失,因此烟民对这个不确定的未来的损失就不敏感。

    因此,之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保留亏损的股票,是因为他们觉得未来并不确定,这个亏损也只是暂时的,如果现在卖掉就变成真正的亏损,而放在未来这个亏损是不确定的,对于未来不确定的亏损,他们并不敏感。

    结合以上两点,由于未来是不确定的,而且生命有限,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认为早一点获益比晚一点获益要好,晚一点亏损比早一点亏损要好,这就是不耐与不敏的现象,是人对收益与损失所体现出的在时间上的不同偏好。

    诚然如蔡叔所说,处置效应总是让我们做出并不理性的决策,那么如何决策更理性,我觉得可以尝试两个步骤:

    一是采用概率权法,即用未来的收益或者损失,乘以这个收益或者损失发生的概率,来得到收益或者损失的概率价值。

    比如私塾在《可能性》这一节举的例子,假如打赌胜者的获利是100万,每增加1%的获胜概率值多少钱?答案是100万×1%=1万,所以私塾才说如果付出1万元来买这个增加1%的获胜概率,是符合理性的。同理,胜者的获利是100万,你获胜的可能性是65%,那么你打赌获胜的概率价值就是65万,如果有人愿意用高于65万的价格买走你打赌的机会,你就是赚的,因为他的出价高于你打赌的概率价值。

    从损失的角度来说也是一样,假如败者的损失是100万,你失败的概率是35%,那么这个可能的损失的实际价值,就是负35万。

    用概率权法来计算概率价值,是为了给未来不确定的收益或损失计算一个相对可比收益值与损失值。

    二是采用未来现金流贴现法,通过折算未来收益或损失的现值,来计算时下选择的价值,根据价值的大小来做出理性的选择(这里就不描述什么是未来现金流贴现法,请自行百度)。

    以上两步虽然理论上美好,但是不得不承认实际操作上的困难。首先,概率难以计算,我们常见的对于概率的计算方法是历史数据的加权平均,这个方法得有足够数量的历史数据支撑,但个人生活中往往很难获得这些数据。其次,即使是拥有足够的数据,也不能够保证准确性,因为历史环境不等同于未来环境。再次,人们会因为损失规避偏好而潜意识地提高收益的概率、降低损失的概率。最后,你无法穷尽某一选择未来所有的收益与损失。

    又说“概率权法+未来现金流贴现法”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但又摆出四个理由来说明几乎没啥操作性,肯定有人会说我这不是前后矛盾、自拆台阶吗?其实也不尽然,方法是好方法,只不过从实际来看操作的困难比较大而已。也许现在没有实践的现实基础,但是也不妨碍这个方法给我们思维方式带来的灵感:

    面对处置效应,我们应该能够理性地判断它产生的原因,除了不耐与不敏,它的出现还有如损失规避心理等其他原因,通过深入地自我剖析,我们才能在面对处置效应发生作用的领域,努力开启系统2,用概率权法去理性判断一定概率下收益与损失的价值,用数学的思维去解码与比较这些价值,也许我们就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处置效应的可能解-《思考,快与慢》day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tg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