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要想写好文章,没有不从《古文观止》那里得到学习借鉴的。
我和我所在同一城市的一位老作家家里随便聊天。我问他,怎么才能写出好文章?他说你无论写小说,还是写散文,都应该好好读一读古文观止。我心下有点不解,我对《古文观止》并不陌生啊,我从小上学就读过。但转念一想,老先生说的很对,以前读过,不代表就有很好的理解,现在重读,也不代表《古文观止》在丢掉魅力,不会的,因为好文章不厌百回读,好文章常读常新。
上中学时就学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项脊轩志”等等。这些文章《古文观止》里都有。自老先生那里回来后,我每天从下载的喜马拉雅fm那里,一篇接一篇的听,有时也打开电脑看。重读《古文观止》,收益颇多,现在,更多的是体会文章里的语言表达。即每篇文章内在的叙述节奏和风格,即体会文章里蕴藏的气和理,以及它们字里行间糅合的浸透的情感,那种情感或鲜明或幽然,或深沉或明晰、或激烈或悠然,不一而足。
想起当年明月在记者的采访中也曾说过,“我的文言文水平是在读《古文观止》时练出来的。有的史书太难读了,读的时候完全没有乐趣,简直想骂人。但要想写出生动的文章,必须要看枯燥的书。”看法是一语中的。
犹太人有句格言:“学习即重复!”《塔木德》还说,“只要把一本书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 他们认为: 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成大器的。而在中国,有一个人就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最后成了文学大家,他就是享誉文坛的大师巴金。
巴金老先生谈他的写作之路时,反复强调《古文观止》一书对他文学启蒙的重要性: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虽然当时也似懂非懂,可是我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脑子里面,写文章就比以前容易得多了.....但我仍然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我后来的创作都跟这个“启蒙老师”有关。
现在,人们读《古文观止》,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了。可以读纸质书,可以上网查看,可以在“喜马拉雅”、“懒人听书|”这些APP里面听。
但我觉得读纸质书还是首选,是最好的方式。读纸质书更容易使人静下心来。你可以从书签的小丝带那里,很容易地打开上次读到的地方,心有所触了,可以随时放下,仰天思考,这就很自由也方便了;可以在书眉书脊随意做做标记,写下自己的心得,这种学习和领悟就比较深刻独到了。这种方式,当然也包括保护读者的视力。
说到底,传统自有它不可取代的固有的魅力。传统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丢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