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嗾人狂,不如高楼清入骨,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二》带你领略秋天的美。
在唐诗中,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二》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山明水净、树叶变幻的景象。
诗中“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这句,通过抓住秋天的典型景象,巧妙地传达出季节的变化和美感。
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高楼的清冷,与春天的繁华相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刘禹锡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美景,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对比春天和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清冷、冷静的人生,比浮华、热烈的人生更为深刻。这种人生观,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中,也体现在他的生活态度中。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冷静、清冷的世界,感受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这样的美,只有在秋天才能真正领略到。
(注:上述文案来自AI技术)
展出时间:
2023年11月5日
展出作品:
郝乙
李少波
赵忠胜
李积奎
姚淑芳
刘国华
谈琦英
李少波
姚淑芳
刘国华
郝乙
展出内容:
刘禹锡(唐)《秋词二首其二》
诗词原文: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诗词释文: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诗词作者:
刘禹锡,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步入仕途后,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一生仕途坎坷。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书法作品作者介绍:
郝乙(河北石家庄、1974年),14岁始学篆刻、书法,18岁师承河北书法名家牛逍先生,现为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
李少波(河北保定、1967年),业余书法爱好者,临帖学习书法多年。
赵忠胜(湖南岳阳、1970年),经商,业余爱好书法。
李积奎(新疆乌鲁木齐、1070年),字南堡,陕西富平人,在新疆乌鲁木齐生活了33年,高级工程师,乌鲁木齐市书协会员,新疆丝路书画院书法家。
姚淑芳(女、湖南邵阳、1965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经济师,书法及古诗词爱好者。
刘国华(湖南岳阳、1945年),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岳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谭琦英(女、湖南岳阳、1956年),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老年书法协会、新闻出版书法协会会员,岳阳市楹联学会、诗词协会、书法协会会员。联墨作品多次获奖。
欢迎更多书法爱好者参加“书写经典网络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