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子女的不能替代老伴儿的作用,父亲不仅需要有人照顾他,而且需要有人陪伴,有人和他说话。父亲有伴儿了,我们才能安心生活和工作。
2001年元旦,是我们全家最为伤心的日子。56岁的母亲突发心梗撒手而去,57岁的父亲一夜之间成了鳏夫。
母亲去世,受打击最重的还是父亲,那几天他一直神情恍惚,去医院办理母亲的死亡手续时,因为看不清玻璃门,一头撞了上去,顿时半个脸肿了起来。我见到他时,半个脸乌青乌青的。
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全家人的情绪慢慢恢复了平静,父亲脸上的青斑消退了,他在我们面前也打起了一些精神。但是他明显地话少了,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散步,一个人默默地吃饭。有一次,我发现他在黑漆漆的房间里一个人呆坐着……本来父亲就不苟言笑,这之后就更难见他的笑容了。

母亲去世两年后,父亲在公园晨练时觅上了“新欢”。前两个月还在母亲的遗像前黯然垂泪,如今出门不仅打领带,皮鞋也擦得亮亮的。我真为母亲难过,五十多个春秋,母亲任劳任怨地伺候父亲,难道大半辈子的情分,这么快就一笔勾销了吗?我恨那个缠上父亲的"狐狸精”。说穿了,不就是看中了咱们家的房子吗?不就是瞅准父亲退休卡上每个月有五千多的工资吗?决不能让父亲上当受骗。
为了阻止外人的“入侵”,我联合妹妹轮番回家照料父亲,帮父亲洗衣、弄饭、搞卫生。一句话,不给那个“狐狸精"可乘之机。家里电话响了,我们就抢着接,听到那个女人的声音,就说父亲不在家。开始,我和妹妹很得意,很痛快,像打了胜仗似的眉开眼笑。可是,我们却发现父亲很快变得苍老了,行动也迟钝多了,总是一个人坐在窗前发呆。
一次妹妹单位公派去外地学习了,我下班接孩子放学后,顺路去看看父亲,不料进屋后,父亲因便秘,在卫生间久久不能出来。我进退两难,急得团团转。父亲在里面折腾了快一个小时,才满头大汗地开了门,人未站稳,裤带还未系好,就咚的一声倒在地上。
这件事对我的震动太大了。父亲一辈子只养了我和妹妹,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可作为男人的父亲还是有隐私的呀。
父亲栽倒的那天就住进了医院,我每天三番五次地往医院跑。家务丢在一旁婆婆有意见,工作受影响领导不满意。一次在医院耽搁了时间,去学校接孩子时,孩子竟没了踪影。婆家个个埋怨我,全家出动满世界地找孩子,闹得鸡飞狗跳。
我心力交瘁、疲惫万端,独坐发呆时,忽有省悟我们这样反对父亲再婚是不是错了?
一天,为父亲换洗被褥时,发现枕头底下压着两张纸,仔细一看,原来是写给“那边”母亲的一封信:“你洒洒脱脱地去了九泉之下,把我孤零零一人扔在这偌大的空房里,一人吃饭,茶饭单调;一人看报,无人交谈;一人旅游,独自上路;偶有病痛,无人呵护………我不愿打扰女儿们繁忙的生活,我不能一周三次地找朋友消磨时光,我想有一位相扶相携的老伴,回家有人开门,下厨有人帮衬,像你那样知冷知热为我添衣盖被,像你那样脸对脸为我剪除鼻毛,像你那样不嫌脏臭为我洗涤小便失禁的内裤,像你那样把饭菜煮烂照顾我残缺不全的口腔。可是,这只能是我永远的梦想。老伴啊,快把我带往你那个世界去吧…”
读完后,我愧疚、伤心的眼泪滚滚直落:“父亲,是我们不好,是我们害苦了你!”晚上和妹妹见面后,我们果断地拨通了那个“阿姨”的电话,向她道歉。

在我们的支持下,在母亲去世三年后,父亲又结婚了。这个阿姨比父亲小七八岁,已经退休,身体不错,也爱干净。再婚后的父亲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穿着整洁,面色红润,精神面貌也很好。
一转眼,父亲再婚已经18年了。77岁的父亲思维清晰,身体健康,经常走几公里的路也不费劲,每天看看报纸练练书法,最叫绝的是,他看报纸竟然不需要戴老花镜!
每当全家人聚在一起时,父亲总是朗声对我们说:“这十多年,多亏了你们姨娘的照顾啊。”得到赞扬的姨娘却说:“我们相互照顾。”

母亲去世后,父亲想再娶,我们该不该反对?“爱唠叨的糊涂虫”一点拙见: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儿女成家立业,一般是和父母分开来住。他们的重心往往是在自己的家庭、事业、孩子上,对于老年人的照顾容易造成疏忽,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隐患。
失偶或离异老人,如果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伴侣,让爱情滋润心田,是排解孤独的好办法。再婚对老年人来说,不仅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互相扶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互相沟通和慰藉,这样在心理上能达到平衡,精神上也可以放松。它能使人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享受人生的最后阶段。
若老年人长期孤独感,他们的爱与依恋的需求未得到满足的话,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平衡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会通过身心病症或家庭不和等现象以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