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摔跤少年》中的墩子母亲去世后,父亲为他找了一个后妈。墩子比较能吃,后妈特别嫌弃他,不仅说“有娘生,没娘养”这样难听的话,还总给他脸色看。
01
退休教练抗战看中了他,便来到墩子家,跟他父母说管吃管住教他学摔跤,他们都非常高兴。后来墩子父亲偷木头摔了,就把墩子叫回来干地里的活。
教练看到墩子没去学习,就找到了他家,一家人正在吃饭,墩子后妈一点也没给教练好脸色,头也没抬地说,“不学了,活没人干。”教练无奈地说,“我给你出钱,你雇几个人干活,让他继续学吧。”她后妈一听,眉笑眼开地说,“那成。”这脸色变化之快令人咋舌。
教练决定带墩子到省城体校去参加运动会,可没能如愿,回来后,很显然又得到后妈的冷嘲热讽。这次省城之行给教练很大的打击,在儿子的劝说下,准备回城里好好过退休生活。墩子被后妈的挖苦后,幡然醒悟,他决定要好好学习摔跤。将教练追了回来。
落雁村举办摔跤比赛活动,墩子将自己所学充分地发挥了出来,最终获得了冠军,赢得一头驴。这时省城体校教练的学生来招收墩子为徒,双喜临门的情况下,墩子后妈又是以喜笑颜开地拉着墩子的手说,“将来可别忘了你弟弟......”
02
看完这部电影,除了被退休教练抗战能如此地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充分发挥余热以及墩子的蜕变所感动外,就是被墩子后妈的“变脸”所震惊。一个人可以毫不忌讳地根据自己的利益变换着脸色。
这样令人生厌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大有人在。
村里王婆婆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在见到她的婆婆的时候,娘长娘短地叫着,那个亲热劲儿,令外人看着,说多孝顺就有多孝顺。可她的婆婆刚一走开,她就对身边的邻居们说,"这个老不死的......."诅咒之声不绝于耳。
王婆婆不仅对她的婆婆如此,对她的儿媳也是如此。儿媳年轻的时候因为一些上火,落下了有点耳背的毛病,但心地非常善良。做了好吃的从来忘不了给王婆婆送点,也舍得花钱给婆婆买东西,王婆婆当面乐乐呵呵地夸儿媳孝顺。可是,等跟儿媳离开后,她就皱着眉头对身边人数落,儿媳如何败家,不会过日子......
王婆婆就连她的老头子,儿子都不放过,都会以两种脸色对待,她的家庭能否和睦便可想而知了。家和万事兴,王婆婆真是一个不明智的老太太。
无论是电影里的后妈,还是王婆婆,他们的变脸都是一种对他人生活中的态度。还有一种人的变脸是一种趋炎附势。有些人,在领导面前一副和颜悦色,而对待下属又变的严肃,不苟言笑。变脸的速度、技巧都娴熟得令人“佩服”。
03
上面例子中那些善于变脸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不善、不真和虚伪”。虽然,我不太赞成有些心灵鸡汤让我们修炼得喜怒不形于色。但我们应该有最起码的善良与真诚。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攻于辞令,不是一个仁者的表现。
我认为,无论是称赞还是指责,都要出于一颗友善、真诚的心。对于以上擅长变脸的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我都会采取避之不及的态度。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