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自带光环的名词,青年算一个。青年人,有了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收入和独立的时间,身心也达到了最佳境界,正是放手一搏,成就自我的好时候。但是,有多少青年能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世俗、家庭、传统,是我们最想抛开却最抛不开的东西。有人说,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就是他最渴望成为的样子,但现实与渴望之间,总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看似眼前,却遥不可及。不过,纵使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年轻仅此一次,即便不能“出格”太多,也应该鼓起勇气,追一追自己渴望的精彩。
那么,作为青年,我们如何活成朋友圈中的自己呢?
别在乎旁人的指指点点
记得我工作四年又去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单位同事都说我瞎折腾,连我妈都觉得那个年龄的我应该结婚生孩子。作为一个社会人,置身各种生活圈,我们经常评论别人,也免不了被别人评论。小时候,我们总被灌输“虚心”的思想,长大后,几乎无法免疫外界的指指点点。我们容易被别人的三言两语影响,陷入纠结和迷茫。之所以纠结,是因为我们患得患失,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我们缺少勇气。怕失败,因为光阴宝贵,但安于现状,怯于突破,等年至耄耋,回首往事,能避免一声叹息吗?
我的闺蜜小夏,大四报考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失败后一直没有就业,连续考了三年,并且不换学校。三年期间,父母、亲戚、同学、朋友,有人劝她就业,有人劝她放低标准,还有人背后说风凉话,等着看她笑话。她也很烦闷,隔三差五向我吐苦水,但她的思路很清晰,她说:“我考三年,考不上就放弃。”结果很好,她如愿考上了首医,并且顺利毕业,在北京一家二甲医院找到了工作,解决了北京户口。工作半年,她和男友结束了7天的恋爱长跑,走进婚姻殿堂,并且很快有了宝宝。当我们都以为她可以安然在新单位养胎、生孩子、报销生育险,然后开始她的事业时,她选择了考博。和考研一样,有人劝她起码在新单位生了孩子,报了保险,有人提醒她辞职面临的20万赔偿。然而,她最终还是挺着7个月的孕肚进了考场,又挺着九个月的孕肚参加复试。生完孩子三个月后,她就作为一名博士生正式到学校报到了。
我们萌生的每个想法、做出的每个决定,稍微出格一些,总会招来四面八方各种各样的评价,如果我们已然深思熟虑,就不用在乎这些评价了。就像小夏,她知道自己年龄不占优势,硕士毕业根本无法进入北京三甲级别的医院,所以,她必须考博,而且越早越好。首都医科大学的博士,前途自然光明许多,当初对她指指点点的人,如今都在夸她有想法,有胆量。小夏说,她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她,即便考博失败,她还会继续考,因为这是她自己的人生,旁人指点不了。
别留恋融不进的朋友圈
大学时听过一个讲座说,成功来自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性格,一个是人脉,而人脉更为重要。学费高昂的MBA和EMBA,充分说明了人脉的价值。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以80后小记者身份逆袭为身家100亿大老板,人脉的价值不可估量。胡玮炜大学毕业后进入《每日经济新闻》经济部,成为一名汽车记者,后来又去了《新京报》、《商业价值》和极客公园做科技报道。十年深耕汽车行业,积累了一份丰厚的人脉。摩拜单车的想法和第一笔资金都是天使投资人提出的,后期给胡玮炜投资的名单中,涵盖了高瓴、华平、腾讯、红杉、启明创投、贝塔斯曼、愉悦资本、熊猫资本、祥峰投资和创新工场,充分体现了胡玮炜的人脉之广。但是,胡玮炜的人脉不是单纯依靠一个个手机号积累起来的,她的人脉之所以能派上用场,是因为她具备了人脉圈里同等的能力和价值。
我们都渴望与强者为伍,一有机会,我们就会主动向成功的人索要联系方式,并认认真真的添加进通讯录和微信好友中。强者们的聚会,我们总是积极参加,想着有一天可能会用到这份人脉,不计成本抢着买单、买礼物,甚至透支自己的经济水平来维护这份高级别的朋友圈。但是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能指望上的朋友能有几个呢?《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急用钱时找这个总、那个总,可曾有一人慷慨解囊?所以,用谦卑融入的朋友圈,不是真正的朋友圈,不具备和圈里人相匹配的能力,即便再牺牲都是枉然,倒不如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来提升自己。当我们的价值达到了圈里人的水平,无需讨好,圈内人自然敞开怀抱。
别让“个性”成为你的负面标签
我的一个朋友琳琳,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她非常有个性,是个标准的文艺青年。她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和大家交流的时候喜欢挖掘话题的深度和广度。无可厚非,琳琳的学识非常渊博,和她交流能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但是,有一点让人很头疼,琳琳总喜欢说服别人。吃饭的时候聊一个话题,本来是个轻松的事情,但是她一副打破砂锅争到底的架势,让人顿时失去了享受美食的乐趣。一开始,我还挺认真地和琳琳探讨问题,时间久了,觉得她太过较真,再后来,为了尽早结束话题,我就不再反驳她,或者直接认可她,她觉得成功说服了我,也心满意足的终止了她的发言。琳琳的认真是她的一张名片,但却给身边的朋友带来一些负担,大家一提起她都会说,这姑娘,有个性,千万别和她较真。
刚工作的时候,我的一个同事也是个有个性的人,她十分认可“别不好意思说不”,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被我们称作“潇洒姐”。领导安排了活,只要不是她的职责范围之内,她都会果断拒绝,领导对她有意见,她也不在乎。去食堂吃饭,有鸡腿或炸鱼的时候,大家都拿一个,她就拿两个,从不在意厨师不满的目光。中午午休,她把会议室的门一锁,别人想进去睡觉,对不起,敲不开。潇洒姐的口头禅是:“我不知道你为啥不好意思!有啥不好意思?”确实,从某种程度来讲,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只是一种自认为正确的行为方式,但是,啥事情都太好意思了,也就让身边的人不自在了。
在信息化泛滥的今天,有个性更容易博得关注,不过,个性的前提是不让别人不舒服,否则,你的个性就是别人茶余饭后消遣和吐槽的话题了。
正当青年,大有可为。伴随着日复一日的朝阳,你是否可以用期待来迎接每一个清晨呢?人生漫长,每个人的起跑线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无需羡慕别人,更无需攀比,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努力提升、不断超越,就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终身成就奖”。而青年时代,我们就要做好导演,让我们的人生这部戏更加精彩,以便在我们迟迟垂暮之时,能够坐在后辈身边,用心满意足的口吻说,这就是爷爷/奶奶当年的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