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路上----智能化革命已来,您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教育路上----智能化革命已来,您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作者: anastasia2 | 来源:发表于2020-06-12 05:59 被阅读0次

    去年暑假去科大讯飞参观,讲到现在爸爸辈的英语盲一支翻译笔就能走遍世界,讲到机器人老师能根据孩子的错题一对一地从题库中定制题目训练学生,效果完败人类教师。我们苦学来的英语技能和做题技巧可能真的会被计算机秒杀。

    就像人类的马拉松冠军跑不过高铁列车,人类围棋冠军战胜不了AlphaGo一样,我时常会想计算机经过学习也能战胜高考状元,感觉应试教育,是人类较之机器不擅长的。随着可穿戴概念的兴起,未来人脑植入智能芯片,那些知识性的数据就能海量存储,让我们具有超强的记忆与计算能力;我们也能添上一些传感设备,对信息进行搜集,实时更新,据说,现在学生学到的知识在未来有近7成将被淘汰。

    这些分析无不使我对当代中国教育前景感到悲观,但也该积极应对。

    1.孩子还需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基础学科吗?

    答案是肯定的。学习语文让孩子能够与人沟通,表达思想;学习数学让孩子学会计算与逻辑等,学习英语让孩子能懂得它民族的思维方式,也能更好的理解本国语言,科学是训练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各有各的用处,这些构成了孩子的通识能力。

    在未来,孩子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课程也是分层次的,如今繁难的数学,可能只有少部分感兴趣的学生会学。

    在我看来,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可能会对其职业选择产生影响,不感兴趣的科目学习则可以锻炼孩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人类相比于人工智能有哪些特有的能力呢?

    人类有创造、想象能力,有好奇心和同情心,有感知快乐的能力,有沟通交际能力还有直觉等。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苹果砸到机器上,机器会推知万有引力定律。现在的机器通过学习可以创作出一些情节简单,韵律单调的短诗,但很难创作出《红楼梦》《百年孤独》等鸿篇巨著,它们也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与意境。

    记得读过这样的句子“在所谓的数据分析与你直觉不符时,相信你的直觉,相信常识,不要被数据所绑架”“直觉是是上天的恩赐,要尊重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的直觉,坚决不做与自己直觉相悖的事。”

    上述这些能力都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是人类特有的多元感知的能力。

    在孩子身上,应该怎么保持呢?

    (1) 在幼儿时期,要观察孩子的天赋兴趣,并小心呵护。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往往容易坚持,更容易激发其潜能。在这个过程中有瓶颈期家长也毋需操之过急,需要耐心与相信

    (2) 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尽可能的回答孩子的提问。在一问一答的追问中 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我们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就特别喜欢对路人进行追问。好奇心也孕育着批判思维和探究精神。

    (3) 让孩子多参与社会活动。人的交往性,在人沟通、协同合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也很难想象人类放心地将自己的baby独自交给一个机器人看护。研究表明,婴幼儿期越早参与社会活动的孩子,适应性越好,越早进行职业实践的中学生和大学生,职业相对更顺利。

    (4) 对信息具有选择、分析的能力。如今的大量信息,需要为自己所用,就需要有选择、分析鉴别的能力,才能不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

    (5) 多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追求个性化。无论是文学、历史学、哲学还是美学、心理学等都能滋养我们,这些相比于理工科,多几分智者见智。

    (6) 讲故事和公众演讲的能力。目前为止,机器朗读听起来还是十分别扭的,就更不用谈讲故事和做演讲了。记得法国总统马克龙读书时就对话剧感兴趣,造就了他具有极好的语言表演和感情渲染能力,为他的竞选成功助力。

    (7) 高度抽象化的能力。机器只能根据算法来来处理具体情况,但是对抽象思维很不擅长。人可以综合归纳,整理出每个学科或跨学科最核心的公理。

    (8)游戏与感知快乐的能力。机器的程序是人类设置的,它并不能感知到自己的情绪。人活着还是需要有一些游戏精神的,未来的人类劳力被取代,适当娱乐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娱乐项目也是一种能力。

    3.人类较之于人工智能有哪些不足呢

    机器不知疲倦,在操作的精确度、标准化上远超人类,且不会受情绪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也许我们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十年,机器不眠不休十分钟就可能学会。现在,在自动售卖、物流、农业采摘、嫁接、喷洒等方面,机器人大量取代劳动力。在语言学习、医疗影像、法律等方面也有着后生可畏之势。

    那作为家长,应该如何避免呢?

    (1) 简单的程序化的重复的劳动是最容易被取代的,如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工人。在未来,中小型企业生命周期很短,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可能都会经历多份工作,所以尽量让孩子具有学科的跨界与融合能力。

    例如人工智能会取代同声传译,但是如果学生是同时精通文学和外语的,翻译名著的工作就可以选择,这样的翻译需要信、达、雅是具有单一智能的机器无法实现的。

    (2) 尽量让孩子具有一专多能的能力。未来人才是复合型的,必须在一个方面足够突出,再融合其它技能。比如奥运冠军跨界商场有了李宁;跨界政坛有了邓亚萍;跨界教练有了郎平;跨界综艺有了田亮等。未来的跨界可能更深入更广范。

    4.未来人类应该与人工智能和谐共处,让它为我们所用,就比如人类发明高铁不是为了与人类比赛跑,而是让它更迅捷地将我们送往目的地。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 培养孩子从小学会IT技能。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能力,编程能力,理解机器语言的能力,向机器学习的能力,都能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用,也是学习力的一部分。

    (2) 项目式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机器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

    (3)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前的人们学习一项开车的技能,可以从事一生,往后就很难。从现在的趋势不难发现受教育的年限在拉长。很多职场人士还会返回学校攻读学位。终生学习要从爸爸妈妈做起,家长有书,每晚阅读,做孩子的榜样。

    每一次科技革命,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同,没有谁足够有远见能看清未来,但愿凭着我们的一些学习和思考,培养与陪伴,能让孩子多些改变与准备,在未来竞争顺利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路上----智能化革命已来,您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bi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