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一种短暂的体验,它们来来去去,没有人会一直保持一种情绪,一直待在一个状态里。
如果对自我和感受足够敏感,我们就无法逃避那些情绪。正是那些最痛苦的情绪,经常让我们诉诸心理防御机制。
亚里士多德的情绪清单告诉我们,我们的基本情绪是由以下7组对立的情绪组成的:
●愤怒与平静。
●憎恨与爱。
●恐惧与自信。
●羞耻与无耻。
●感恩与不感恩。
●怜悯(或共情)与愤慨。
●嫉妒与竞争。
这些情绪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我们的关系里,尤其是那些我们最难以忍受、最容易触发心理防御机制的情绪。
【平静与信任】
只要父母给婴儿提供他需要的东西,他就会不断地回到平静的状态。通过这种反复恢复平静的体验,婴儿会逐渐形成对世界的安全感。
这种得到始终如一的照料,一遍又一遍地回到平静状态的体验,不仅能让婴儿信任照料者,也形成了其自信的基础。
如果生活环境基本上是可靠的、足够好的,能够对我们的需要做出回应,就好像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了需要的给养,那么我们就能成长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
一个足够好的环境能使我们产生自信,拥有忍受“情绪风暴”的能力。
【羞耻感】
许多父母自身有着情感上的局限,无法忍受为人父母带来的匮乏感与挑战,他们可能会憎恶婴儿给他们带来的感觉,进而排斥婴儿。他们沉浸在自身的需要与个人的困扰里,以至于心中容不下其他人。
如果父母不能让婴儿安静下来,拒绝婴儿的要求,并用敌意来回应他,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会对世界产生安全感,不会相信自己能得到茁壮成长所需的食物与情感支持,他们的恐惧、愤怒和憎恨会变得令他们无法忍受。他们没有能力忍受这种痛彻心扉的体验,只能防止自己意识到这种体验,试图摆脱这些体验,或者摆脱对这种体验的觉知,依靠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孩子很难发展出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感与安全感,他们可能饱受焦虑的折磨,时刻担心着可能会发生什么。他们缺乏随信任发展起来的自信,反而会体验到一种深深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不同于我们因违反了某些所有人都接受的社会行为准则而体验到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源于对父母失望的普遍体验,它让我们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与他人不同,觉得自己是有缺陷的,甚至是畸形的。
羞耻感是最强有力、最不被人理解的情绪。这种情绪迫使我们过度依赖心理防御机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