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作者是约瑟夫·布尔戈。本书主要介绍了我们总是采用心理防御进行逃避。我将分享其中为什么我们总是采用心理防御机制、鸵鸟心态”的本质:压抑与否认和如何解除心理防御。
一、为什么我们总是采用心理防御机制
所谓心理防御,就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比如:我们失恋分手了,就会扔掉家里恋人所有遗留下来的物品,并且删掉对方的手机号码、微信和QQ,因为想起对方会让我们痛苦,所以,我们总是下意识的选择忘记对方。
从弗洛伊德开始,我们的潜意识埋藏着我们很多想法与感受,它们不是太过痛苦而令我们无法承受,就是与我们的道德和价值观互为冲突,有损我们的外在形象。换言之,我们并不想知道自己潜意识里的内容,如果我们真想知道的话,这些想法和感受根本就不会进入潜意识领域里。
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都是一些无形的应对方式,通过它们,我们得以将那些无法接受的想法与感受排除在意识之外。但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也在以微妙的方式扭曲我们对现实的看法,同时包括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内心的情感领域。
我们中的许多人由于内心极度的渴望,因恐惧而压抑的愤怒,毒害身心的嫉妒或猜忌,令其意志削弱的羞耻及其他情感。当我们面对这些强烈的情感时,因不知如何与之安然相处而选择了回避或压制。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会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1.需要或渴望与他人取得联系,并依赖他们满足我们的需求;同时也要在这些关系里体验挫败、失望或无助。
2.应对让人难以平复、时常感到痛苦的情绪问题,譬如害怕、焦虑、愤怒、怨恨、羡慕与嫉妒。
3.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对个人价值充满自信。
若我们从一开始就回避某些无法承受的痛苦感受或事实——即采取防御机制——我们今后便会自然而然抗拒任何有可能唤起那份伤痛的事物。
二、鸵鸟心态”的本质:压抑与否认
1、压抑
压抑可以源自很多经历,但几乎所有难以承受或痛苦的感受都会从意识里被压制掉,像愤怒、内疚或悲伤。
压抑是弗洛伊德确认的第一种防御机制。弗洛伊德写压抑的论文里描述:“压抑的本质就是在意识中避开某种东西,和它保持距离。”而那个要避开的“东西”可能是某种接受不了的情绪或强烈需求,也可能是在现实中不愿承认的看法。
压抑又似乎是所有防御机制的基本原则:凡是进入潜意识的都是在意识中受到压抑的对象。
弗洛伊德阐明的是,压抑并不只出现一次,它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消耗精神能量,以保证被压抑的内容不再回到意识中去。这也就是说,我们会不间断地制订出一些策略,目的就是为了将那些压抑的感受牢牢禁锢在属于它们的地牢里。
若我们不了解压抑的运作模式,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因为我们没机会接触到自己在极力回避的伤痛。即便我们能克服一些非良性行为或思维模式,我们还是会想出其他非良性方式压抑痛苦。
2、否认
我们也会否认某种感受,特别是当我们的文化或父母告诉我们说这种感受是不被接受的时候。由于内化了这些信息,我们向自己隐藏了这些感受的存在。“
以经典的弗洛伊德理论来看,是冲突触发了否认及其他防御:因为事实与愿望相悖,或者感受与我们的价值观相矛盾,所以我们产生了否认。
例如:同样是属于基督教的天主教和新教,就会因为教义不同,而相互否认对方。
3、情绪
若我们依赖压抑或否认应对强烈的感受,我们就可能已把这些感受驱除到了意识之外,并将自己视为一个冷静、镇定自若的人。
其实,沮丧、愤怒、狂暴及偶有的仇视是人类情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总是会在我们所有的关系里伸头露尾。若我们从未生过气,我们也许是在否认自己的愤怒,特别是在我们能客观看到自己有合理的理由去生气的情况下。
大部分的家庭都在抑制对愤怒的表达。愤怒可以变得非常有破坏力,尤其在它以暴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候。
另一种人们有意压抑的情绪是面对失去时的悲痛或伤心。我们压抑悲痛成了一种文化,很多人认为眼泪代表了软弱,尤其是男性来说。
4、自尊
否认自身受伤或有缺陷感的人经常发展出有意识的优越感,随处炫耀优势,寻求他人的赞美。他们会看不起他人,觉得不如自己;也因此,他们难以与任何人维持亲密接触。
因为他们压抑了自己的羞耻,任何可能让他们自惭形秽的东西都使他们感到受威胁,他们还会发现很难对自己犯的错误负责任,而是选择责怪他人。
频繁的指责造成关系的激烈争执,从而让受到指责的一方想从关系中退出,所以,责备者的朋友、同事或亲近的人会与其保持情感上的距离。
三、如何解除心理防御
防御机制的牢固性这些防御机制不会仅仅因为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就离开或者消失,因为它们是我们一生习得的思维习惯,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我们大脑中的神经连接和路径里。
我们的防御越是根深蒂固,神经路径就越难更改。要想解除心理防御,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
1、正念
正念练习,或者正念冥想,成了一种减轻身心问题的方法,包括应对焦虑和强迫症。
2、“定位”我们的感受
所有人类情感都涉及“生理反应、表达行为和意识体验”。换句话说,当有了某种感受时,我们会意识到这种感受的存在,并做出反应。比如,高兴了会笑,或者生气了皱眉,我们的身体通常会跟随感受做出反应。
我们要学会“读懂”身体语言,识别每一种反应所代表的特定感受,从而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感受。
3、不要相信你的感受
为了要解除心理防御,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思维模式在这里意味的是,既要与那些感到困难与痛苦的感受取得连接,也要记住有时这些感受在本质上也许是防御行为。
4、对自己诚实
我们不要指望着自己能战胜或摆脱这些令人痛苦的感受。
我们并不是要成为一个更开明的大好人,再也不受这些难题的困扰,而是当痛苦出现时,学会用更健康的应对方式去应对。
如果我们坚信自己从不会生气、妒忌或嫉妒,那我们只是在自我欺骗罢了。换句话说,学会接纳与实事求是,而不要执着于我们感觉“应该”如何。
5、勇气与慈悲
改变思维在这里意味着,要鼓起勇气,同时尊重自己的极限,不要逼迫自己承受能力之外的东西。
我们需要平衡期望与慈悲:一方面,不要让自己轻易放弃情感挑战;但在另一方面,也不要太为难自己。当痛苦出现时,勇敢些,但要量力而行。
6、做好选择的准备
总而言之,接受改变就意味着承认许多艰难的真相,并养成一些全新的思维习惯。
首先要承认的便是,我们身上的那些防御机制不会仅仅因为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而消失;它们是持续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同时磨炼专注自我与身体的能力。
改变还需要我们保持警觉和勇敢,在能力之内,对自己抱有严格的期望。我们既要接纳那些或不堪或痛苦的情感,同时还要对穿着防御外衣的情感保留一份怀疑的态度。
当你学会了以上的方法,对你解除自己的心里防御会有不小的帮助。
300天读书分享150——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