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每天一得(1.4)

作者: 大乐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3-01-03 11:42 被阅读0次

“她是吓傻了吧,这个疯女人!”18世纪,一个美丽的女子便被送上断头台,人们纷纷咒骂她,可她却说了一句让无数革命者动容的话。

这个女人,就是号称法国大革命最美女首领的——罗兰夫人。

罗兰夫人自小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

她本名叫做玛侬,小时候是出了名的美人胚子,家里也是有名的雕刻世家,对孩子的教育事业尤为看重。

到了玛侬的少女时期,她早已出落得美貌非凡。

她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自己身高修长,脚踝纤细,却独独生得一双丰腴的胸脯;且自己的双眼大的惊人,形状胜似葡萄;走在街上也常常引得旁人驻足。

但自小信教的她却认为长得太漂亮不是一件好事,她虔诚的认为,肉体上的欢愉是罪恶的,只有压制了多余的欲望,人才不至于被情感左右,才能有清醒的头脑做出最理智的决定。

凭借着这种理念,玛侬在18岁时,文采和智慧就远远胜于常人。

她发表的言论也凭借超前的哲学逻辑让无数政治家折服。

这其中就包括当时推翻了法国帝制的吉伦特政党领袖——罗兰。

罗兰的年纪和玛侬父亲一般大,据说在一次革命交锋中下体还受过伤,玛侬面对罗兰,可谓没有一丝一毫的情欲。

但这正中了玛侬的下怀,她可以借此心无旁骛的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与一个精神相通的人成为夫妻,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吗?

也正是在18岁这一年,玛侬答应了仅仅见过3次的罗兰的求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罗兰夫人。

18世纪中期,法兰西爆发了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吉伦特派开始当政。

三十岁的罗兰夫人开始逐渐在政坛上显露才华。

她在家中办起了政治沙龙,为法国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传播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她大胆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并以领袖夫人的身份密切影响着政治决策和革命进程。

不夸张的讲,吉伦特派的许多法案和纲领皆是出自罗兰夫人之手,而她的领袖丈夫,不过是冠个名罢了。

此后,沙龙文化也日益成熟,并推广到全世界。陆小曼、林徽因等沙龙女主人皆是借鉴与此。

政坛毕竟是权利的斗争,政局变化日异月殊。

1793年,随着路易十六被斩首,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的两党斗争正式宣告失败。

俗话说成王败寇,罗兰夫妇作为异党的首领成为首要通缉的对象。

罗兰早早备好了逃跑的马车,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打包好了行李,招呼妻子上车,却遭到了罗兰夫人的拒绝:

“革命注定要流血的,就让我为革命牺牲吧!”

罗兰着急的说:“你如此聪慧,难道就不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吗?”

罗兰夫人只是微微一笑:“我的政治理想已经被彻底粉碎,如今的雅各宾派借着为人民谋自由之名,强行为我安上莫须有的名头,不过是为了排除异己罢了。如今你我大势已去,再无翻身的可能,不如死了痛快,也可谓有始有终。”

罗兰一边看着钟表上的时间,气急败坏道:“就当是为了我,为了我们的爱情,请你和我一起走!”

罗兰夫人更是眼皮都没抬:“爱情?我从来对你就没有爱情!这世上已没有任何我想去追寻的事物,请你快走吧。”

罗兰无可奈何,不再相劝,匆匆乘马车消失在街头的夜色中。

第二日,罗兰夫人被捕入狱,宣布斩首。

罗兰夫人被押去刑场的路上,人们纷纷想看这个昔日最美女首领的落魄样。

可只见她意气风发,从容的像去吃下午茶。

曾经拥护过她的民众都觉得难以置信,他们疯狂咒骂着罗兰夫人,想撕去她的“伪装”,只得是能把她气的痛哭流涕才好。

罗兰夫人看着众人,只觉恍如隔世。

一时间,她只觉得头脑一片空白,竟笑出了声。

“她是吓傻了吧,这个疯女人!”

罗兰夫人无视群众的咒骂,她只觉得自己这一生都在践行革命,虽说不上交了满分答卷,但也是在全身心答题了,结果又有什么重要呢?

又或者,何为满分答卷呢?

一种充盈的感觉充斥着罗兰夫人全身。她就像悟道一般,对着众人说: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说是为了老百姓,其实不过是披了张自由的皮,干自私的事儿罢了!”

到了断头台上,她还在不慌不忙的整理自己的头发。

她向观刑的大佬微微点头,从容的说:“判我死刑的你们,早晚有一天也会被送上断头台。”

说罢,头颅落地,罗兰夫人结束了不平凡的一生。

四天后,她的丈夫罗兰被抓住,也同样死在了雅各宾派的手里。

面对死亡,罗兰夫人无畏的气质让无数人动容。

数百年来,罗兰夫人临死前的遗言早已传遍世界:“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

谁说女子不如男?只要有足够的舞台和博大的见识,照样可以催生出流芳百世的女英雄。

罗兰夫人,当真巾帼枭雄也!(来源:江苏侃大山)

相关文章

  • 历史每天一得(1.4)

    “她是吓傻了吧,这个疯女人!”18世纪,一个美丽的女子便被送上断头台,人们纷纷咒骂她,可她却说了一句让无数革命者动...

  • 历史每天一得。

    1982年6月,一架英国轰炸机在对马岛实施轰炸后,准备空中加满燃油返回英国。然而关键时刻,加油管的受油探头竟然坏了...

  • 历史每天一得(8.4)

    淞沪会战期间,阵亡将领中职位最高的是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中将,他也是抗战中阵亡的第一位军长。淞沪战场是各地军...

  • 历史每天一得(8.3)

    鲁赤水有一个别号,叫“中国的贝利亚”,鲁赤水整的对象,大致归类起来就是以下这两类人: 第一类:根据政治方向的变化来...

  • 历史每天一得(8.2)

    “瘸腿老李身份暴露被抓了,就因为他家有咱们老百姓没有的彩电。”1983年,大耳胡同一居民看着呼啸而过的警车说。 瘸...

  • 历史每天一得(8.6)

    1984年5月9日,一名战士在茅山前线,保护战友时,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顿时血流如注,昏死过去。当战士被送往战地...

  • 历史每天一得(8.7)

    1978年9月7日,一名路人不小心用雨伞戳到了保加利亚著名作家马尔科夫的大腿上,导致后者没几天便离奇死去。 真相揭...

  • 历史每天一得(8.10)

    1949年3月27日,上海,街道上一名蓝衣的中年男子被押送下车,当时周围都是看热闹的群众和荷枪实弹的士兵,但这名男...

  • 历史每天一得(7.10)

    1860年,清廷最重要的“嫡系野战部队”被太平天国全歼,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它就是在太平天国史上狠狠书写了一笔的部队...

  • 历史每天一得(7.13)

    历史每天一得:拍摄这张照片时的奥黛丽·赫本的颜值有了些许下滑,但这位人间天使一生坚持真、善、美的女人却毫无美人迟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每天一得(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hl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