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天空(天空、天空、天空)
遥远的海洋(海洋、海洋、海洋)
希望的光辉,照耀身影
悄悄地,鲜艳地
相互辉映(辉映、辉映、辉映)生命之形象,滨之乡 滨之乡
这是佐藤学教授《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最后一章第五节“学习共同体”的实验学校,茅崎市滨之乡小学“相互呼应的公共圈”公开研讨课那天的午休时间里,校歌《风之曲》第三段,好多人不由自主的歌唱,歌声一结束,体育馆内响起了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掌声雷鸣,不少教师感动的热泪盈眶。“学习共同体”也是“祝愿的共同体”,作为相互呼应的公共圈的滨之乡小学,这首校歌成了他们的象征性“宝物”。在这所学校有相互学习的教师们。所有教师不再把教室关闭起来,不再把教室私有化,他们敞开教室的门,向同事开放教学,接受批评帮助。在这所学校里,没有职员早晨的碰头会,也没有各班级的晨会,一到上课时间,教师和学生都在教室里读书15分钟,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学校组织的精简做得更彻底了,该校教师除了参加教研,教学或课程建设的年级会和每月两次的全校职工会议外,就没有其他会议了。在这个学校一人一职,每一个人都分担着校务工作,他们和校长,教导主任商量,负责完成分担的任务,如需其他教师配合时,要向教职工会议提出。因为是一人一职的分工,所以没有必要开会。
在滨之乡小学,“班级王国”的壁垒突破了,一个年级作为一个单位开展学习。例如,综合学习按年级协同体制准备课程,学生可以跨教室相互学习。
滨之乡小学迎来了建校后的第三年,通过两年的努力,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时践已经在学校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扎扎实实的落实下来。两年的时间使学生、教师、家长都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变化尽管是很缓慢的,但越是缓慢就显得越是扎实。几乎在所有的教室里,都切切实实地建立了“相互倾听”的关系。这里正在形成这样的教室:每一个人都情绪安定、性格开放、向自己和同伴的潜力挑战,每个人的个性虽有不同,但从这种差异出发,大家更好的开展着相互学习。滨之乡小学的课题是创造高质量的学习和建设课程。他们的两个课题没有因为取得成绩而结束,而是向更深层次研究。
常老师对“创建学习共同体”做了经典概括:学习共同体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共同参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它的核心理念是“平等和倾听”。这是学习共同体理想的样子。21天共读虽结束,但是学习的脚步不会结束。最后用作者佐藤学教授这本书结束语中的一句话激励警示自己:学生需要的是“能从容平和地、安心地学习的学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确规定、热热闹闹的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