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在不同平台发同样内容,有人切换频道就切换人格,我们根据彼此的熟悉程度选择性展示自己,又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发现复杂的自己。
对我来说,一条内容需要分组才能发出,就会想“算了不发了吧”。
家族的形式前段时间,我关了朋友圈。前期是为了减轻同侪压力,害怕对比,对比是痛苦的开始,痛苦的背后是对自己不满,而又未着手改变一二。用回避的方式不长久,还是要面对。
回想高中时的我只在留言板写动态的心理,想要了解你的人自然会点开看,或是直接来问候。
主动设置障碍,给真正想了解的人看到,而那些只是匆匆掠过或好奇窥探的人,也不必知道太多。
现在反思,我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有点被动心理作祟,总是把事情看得太重了。
羡慕那些能简单直接表达需求的人,而我很难表达。
有时是对自己需求不了解,更多是有需求也回避,总是想第二方案,不曾主动追寻过什么,渐渐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自我设限。
这里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朋友圈呢,只是人们彼此不熟悉,姑且算是他们单纯因为文字而来,就挺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