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江南又绿,新鲜潮湿的土壤里,生机在萌动,清芬柔软的微风中,诗意在盎然。春光里,让我们跟着肖老师来学诗吧,走进几千年璀璨的诗意国度,浅吟低唱那些遥远的倾诉,细细聆听时光深处生命的回响。
如何读诗呢?2月21日下午,肖老师用四十五分钟公开课讲解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向学生们诠释了读诗的三大要诀:口中有诗,眼中有画,心中有情。总之,一切诗句皆情志,一切景语皆情语。
口中有诗。在导入、检查学生对作者信息的搜集了解并介绍完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元曲文体知识后,肖老师引导学生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和情感。随后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把握诗歌大意,据此划分朗读节奏,倾听朗读音频,再全班齐读,来品味诗歌的韵律和感情。
眼中有画。品读诗歌的环节,肖老师紧紧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本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什么气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分析景物的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所描绘的四幅画面,体会画面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体悟具体意象所蕴藏的诗人抽象的情感,领悟诗歌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环环相扣,循循善诱,由浅入深。
心中有情。情与志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鉴赏的核心所在。通过初读与品读,学生已经大体把握诗人的情感,深入探究阶段,肖老师通过挖掘“古道西风瘦马”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对比况味,让学生深刻理解了马致远“断肠人”的喟叹,理解了他萧瑟荒凉图画里凄苦悲凉的羁旅思乡情怀。
将这些忧思装进心里,学生们饱含感情地再读诗歌,声音不由得低沉悲怆;随堂练笔,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画面,那些景,那些情,又如涓涓细流从心里流到笔尖。
悲凉的音乐响起,学生们对着PPT上现代文字对诗歌画面的描述陷入了沉思,在某一个看不见的时空,他们正与西风瘦马的马致远相遇,相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