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曾国藩家书》
作者:[清]曾国藩
出版单位:吉林文史出版社
阅读时间:5月14日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47544/c1506dc481cebb3f.jpg)
阅读内容:治学篇
读书笔记:
谕纪泽纪鸿·作文应在气势上下工夫
(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
【原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二十七日接尔等各一禀,六月二日专兵至,接纪泽一禀,具悉一切。福秀之病大愈,至以为慰。福秀好吃零星东西而不甚爱饭,盖胃火强而脾土弱。胃强则贪食,脾弱则难化,难化则积滞而生疾。今不能强其多吃饭,却当禁其多食零物。食有节,则脾以有恒而渐强矣。泽儿于陶诗之识度不能领会,试取《饮酒》二十首、《拟古》九首、《归田园居》五首、《咏贫士》七首等篇反复读之,若能窥其胸襟之广大,寄托之遥深,则知此公于圣贤豪杰皆已升堂入室。尔能寻其用意深处,下次试解说一二首寄来。
又问有一专长,是否须兼三者乃为合作。此则断断不能。韩无阴柔之美,欧无阳刚之美,况于他人而能兼之?凡言兼众长者,皆其一无所长者也。鸿儿言此表范围曲成,横竖相合,足见善于领会。至于纯熟文字,极力揣摩固属切实工夫,然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东坡所谓蓬蓬勃勃如釜上气。古文如贾谊《治安策》、贾山《至言》、太史公《报任安书》、韩退之《原道》、柳子厚《封建论》、苏东坡《上神宗书》,时文如黄陶庵、吕晚村、袁简斋、曹寅谷,墨卷如《墨选明止》《乡墨精锐》中所选两排三迭之文,皆有最盛之气势。尔当兼在气势上用功,无徒在揣摩上用功。大约偶句多,单句少,段落多,分股少,莫拘场屋之格式。短或三五百字,长或八九百字千余字,皆无不可。虽系《四书》题,或用后世之史事,或论目今之时务,亦无不可。总须将气势展得开,笔仗使得强,乃不至于束缚拘滞,愈紧愈呆。
嗣后尔每月作五课揣摩之文,作一课气势之文。讲揣摩者送师阅改,讲气势者寄余阅改。四象表中,惟气势之属太阳者,最难能而可贵。古来文人虽偏于彼三者,而无不在气势上痛下工夫。两儿均宜勉之。五十金、十六金兹交来卒带去。邵宅事、赵宅屋事,均办公牍矣。西序下次带回。此嘱。
涤生手示】
曾国藩教导儿子们做文章要在气势上下功夫,这种对“气”的重视其实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所谓文章的“气”,一方面指的是语言形式方面的气势,另一方面指的是作品中体现出的精神和气度。韩愈曾经形象地将“气”比作水,把“言”比作水面上漂浮的东西,如果水足够大,那么东西不论大小都能漂浮在水面上,如果文章的气势够盛,那么语句的长短和声调之高低都是适宜的。气势和语言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气势产生的基础,而气势则决定了语言的表现力。文章的气势不仅体现在语言上的表现力,还体现在内容和思想对人的感染力。既然气势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有“气势”呢?首先,作者必须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因为气势不是凭借技巧写出的,而是从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其次,平日要做好积累,文章的气势要靠语言来表现,如果语言的积累不够,就很难写出有气势的文字。最后,要进行反复的练习。只有写得多了,才能使“气势展得开,笔仗使得强”。因此曾国藩让儿子每个月都写一篇文章做练习,一定要在气势上下功夫。曾国藩自己的文章和以他为主的湘乡文派,就在气势上见长。他认为气势是评价文章最重要的标准,一篇文章只要有气势,就算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一些瑕疵,也仍然可以称得上是好文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47544/35894346fe942b1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47544/7bdfc8e69732f9e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