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尚白】
我们先从白釉讲起。白釉是一切瓷器的一个基础,尤其优质量的白釉。
景德镇元代白瓷的出现中导致景德镇瓷器最终坐上第一把交椅的一个保证。元青花之所以有霸主地位,是因为有白釉的出现。如果我们没有白釉就不可能在上面画出那么亮丽的青花来。如果我们设想,那个底子的颜色发黑发闷,都不可以使青花显得亮丽。
元代以后白釉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跟元人的统治有关。元人是提倡白色的,尚白,崇尚白色。究其原因呢,有人认为,蒙古人以奶食为主食所以他尚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成吉思汗生前的时候,他骑什么颜色的马?听到这儿应该可以反应过来,他一定骑一匹白马。我想,如果有人拍电视剧,让成吉思汗骑一匹黑马,就显得不那么合时宜。
【永乐甜白釉】
明初永乐时候,特别爱烧白瓷,而且白瓷的成就非常地高,被后世称为"甜白釉"。但这名称出现得非常晚,并不是永乐当朝就出现了。永乐当朝生产出来的白釉不叫"甜白釉"。叫"甜白釉"的时候跟另外一个东西有关。我们今天大家家里厨房里都有白糖,白糖什么时候出现的?十六世纪。在那之前都是黑糖或者说红糖。白糖的出现使人们对永乐白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说这个白度是有一种内心的感受。从那以后才开始叫"甜白釉"。
永乐甜白釉是白瓷有史以来最高峰,世界各大博物馆里都有收藏。它是一种很细腻的白,能从这种甜白釉的命名中感受出来的一种白度。后来历朝历代都在烧白瓷,但都赶不上永乐甜白。
【宣德红釉】
下面讲红釉。元代就有红釉烧造,跟釉里红同时,但它的存世量非常少。明初,我讲过朱元璋个人的爱好红釉,影响到永宣,红釉就开始成熟起来。宣德红釉在史书上记载非常有意思,它说;"如初凝之牛血。"就像刚刚凝固住的牛的鲜血,就是颜色非常重。它是一种沉着的红色,而不是漂浮的红色。
宣德以后,红釉就停止了生产了。我们非常优良的瓷器品种大部分都停止在这个时期,只有在明代的少数几个时期偶尔一露。红釉烧造成本高,又不容易控制,一旦技术失传就没有人去再去复烧。
【郎窑红】
红釉停烧二百多年后,清代才开始加以恢复。康熙时代的红釉非常有名,最有名的就是郎窑红。郎窑红跟郎廷极有关,我们在前几讲讲过,宫廷派下去的督窑官。郎廷极当时对红釉痴迷,经过反复实验烧造出来一种带有玻璃质感的,浓重鲜红的一种瓷器,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郎窑红"。
郎窑红的特征是"脱口垂足郎不流"。这话说起来跟谜语一样,什么意思呢?是指它在口沿边上露出一圈灯草色,就是一层白白的颜色。红釉到足部的时候就垂得比较多,积累得比较多,这叫"垂足"。但是它不会流过圈足,所以叫"郎不流"。标准的郎窑红瓷器,颜色越往下越深,底呈苹果青,也有呈米黄色的。
康乾以后,红釉就变得非常非常地丰富。比如,高温釉中有霁红、豇豆红、窑变红;低温釉里有珊瑚红、胭脂红、矾红。它有各种红色。红釉是非常丰富的一种品种。
【是国宝总要发光】
元代的蓝釉跟红釉同时出现。元代的蓝釉往往都带有反白纹饰。宣德以后复烧蓝釉,有两类重要品种。一类就是这种深沉的蓝色,叫宝石蓝。另外他发明一类蓝釉,叫雪花蓝,非常富于诗意,学名叫"洒蓝"。从工艺上讲,它的釉不是沾上去的,也不是浇上去的,是用管吹上去的,所以又叫"吹青"。洒蓝实际上是蓝釉的一个变体,它追求颜色的一个变化,追求层次的一个变化。
蓝釉在明代一直在烧,没有间断,它跟红釉不一样。红釉老有间断,它没有间断,晚明的时候还非常地流行。但它基本的颜色都是非常深沉的祭蓝色。清代以后,蓝釉的变化反而不如红釉多。红釉恢复起来算一个新品种,所以它的品种非常多,蓝釉反而变化很少,就是在色泽上有变化,由深及浅,由祭蓝到天蓝,还有月白色--最浅的蓝色叫月白色。它主要的都是有一些文房小件。晚清的时候对蓝色的追求就没了目标了,所以晚清有一种蓝色叫砖蓝色,颜色发灰,非常不漂亮。
【鸡油黄】
跟以上三个颜色相比,黄釉出现得稍晚一些。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元代就有黄釉了,其他三个颜色白、红、蓝元代就有。明初宣德有非常少的黄釉,十分罕见。最著名的是弘治黄釉,被称之为"鸡油黄"。今天大部分家庭已经不杀鸡了。我小时候还杀过鸡,鸡剖开肚子以后,看到那个鸡油那个黄色叫"鸡油黄"。被历代藏家视为黄釉之最,就是说弘治时期的黄釉。弘治时期的黄釉被称之为"浇黄"。浇有两个写法,这一个定法是浇水的浇,有人认为,这个釉是浇上去的,所以叫"浇黄";第二个写法是娇气的娇,是指这个黄色非常娇嫩。
【皇家专用之色】
清代的黄釉的品种就比较多。有鸡油黄、淡黄、米黄、柠檬黄。艺术的黄釉主要都集中在雍正以前。但是,日用品的黄釉历朝历代都形成为定式,都在烧,这与宫廷的制度有关。黄色是皇家专用之色,主要是因为它谐音,也因为这颜色吉利。
清代后妃序列有如下排列。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一共八个等级。根据《国朝宫史》经费条的记载,后宫用瓷分六个等级,刚才说到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这五个等级一人一个等级,下面的贵人、常在、答应是一个等级。它使用瓷器分六个等级。比如皇后使用:黄瓷盘220个,各色瓷盘80个;黄瓷碟40个,各色瓷碟50个;黄瓷碗100个,各色瓷碗50个;黄瓷盅300个,各色瓷盅70等等。从这点上看,瓷器都是以黄色为主,而且里外都是黄的。下个等级是皇贵妃。她用的是白里黄瓷盘,就是外黄里白。再下个等级是贵妃,她用的是黄地绿龙盘,这黄都不纯粹了,上面画上一个绿龙等等。
【黄器与五爪龙】
宫廷使用的瓷器等级森严,非常奢侈,但到了乾隆时期,尽管国家强盛,但皇帝本人还是作出很大表率。乾隆为了节省御窑场的费用,允许官窑烧造的不合格产品可以变价处理,就是说可以变回钱来,不必都毁掉。皇帝以这种节俭,作为一种皇家的提倡。
乾隆八年,唐英上了一个奏折,他说,黄釉的这个瓷器和有五爪龙的,他说,是皇家专用的,次品也不应该流入民间。他说,他还是担心。皇上又批了一道谕旨:"黄器如折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行。"他说,这黄碗,你请的这个奏折,你的要求,就照着你的要求去办,这个东西不变卖了。但五爪龙这个事,因为民间的五爪龙多了,也就不必再去计较,仍照着以前的规定办。就是换句话说,你可以去卖掉它。那么,可见皇帝对黄器的重视超过五爪龙纹。比那以后,这个黄色的瓷器就不能在民间去变卖了。
【春来江水绿如蓝】绿釉
有首诗是这样写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唐代白居易写的。白居易是最早写词的诗人之一。他曾经在杭州和苏州做官,所以他回忆这段美好的时光。这里"春来江水绿如蓝",想过这句话吗?蓝色是什么色呢?在古代人的眼里,最绿的颜色是蓝。所以古代瓷器中有一个很特殊的品种叫"孔雀绿,后人也有把它称之为"孔雀蓝"。让今天的人来看,它就是蓝色的瓷器。
宋元时期磁州窑,实际上大量都罩孔雀绿釉。元代的皇家当时是追求蓝色的。青花就是那个时候创烧的,那么,青花是一种高温蓝色,孔雀绿是一种低温蓝色。
明代孔雀绿色的瓷器还有什么呢?就是珐华器,山西非常多。我们今天就叫琉璃器。在民国时期,那个法国人特别追求这个东西。大量的珐华都流到了欧洲,流到了欧美,可是后来就没有人认。
康雍乾三朝的孔雀绿烧造很多。它烧的色泽就越来越均匀,它实际是对历史上的孔雀绿的一个认可,就是从宋到元到明到清,它是一个认可。乾隆以后就很少烧造了。
【青釉】
青釉是出现最早的颜色釉瓷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而宋代的龙泉青釉更是青釉发展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瓷器品种。在十六、十七世纪,龙泉青釉大量地走私到欧洲。当时的欧洲贵族都以能够拥有龙泉青釉为荣。
宣德以后龙泉青釉却于明突然停烧。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处州烧龙泉的地方停贡了,不再贡给宫廷了,为什么呢?首先是品种单一,你这个地方就烧一个青瓷,景德镇烧很多种样子,所以一块儿就运过来了。第二,龙泉瓷胎比较厚,达不到景德镇那种胎薄,达不到它那个强度。所以,龙泉到这个宣德以后,质量急剧质量下降,没有什么追求了。
康熙青瓷与其它的釉色都是一样的,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的颜色,它可以把青瓷分出层次来。分为了:粉青、冬青和豆青。两头非常容易理解。粉青是很浅的青色;豆青是很深的青色,我们说的豆青就是你可以想像中的颜色。但这冬青就不太好理解。冬青光写法就两种,一个写冬天的冬,一个写东方的东。那现在也好理解。你知道粉青,知道豆青,介乎于中间的就是冬青。
清代青釉的特征,是它加进了很多装饰手法,不单纯地用釉色来表现了。它加了一些纹饰,比如有堆粉的,比如有刻花的。雍正到乾隆,这个时期的青釉釉面肥润,以后就越来越稀薄,一直到民国。2005年在香港苏富比,有一件40公分高的六方套瓶,外面是青釉,里面是青花,成效价是4492万元港币。说起来也是将近半个亿的价格了,价钱非常高。
【茶叶末】
颜色釉中还有一种更特殊的釉色叫"茶叶末"。茶叶末的生成本身是一个偶然现象。唐宋时期,就有的北方的瓷窑就很容易烧造出这种颜色。到了雍正以后,它变成了一种主动的追求。茶叶末釉又叫厂官釉。美学的追求到这个层面,到茶叶末釉的一个层面上,它是一个非常含蓄的层面。
【乌金釉】
中国历史上对黑釉的追求时期非常短,黑釉最早不是我们追求的,是无意识的产物。因为工艺上控制不了,含铁量过多,烧黑了。明代一朝没有人烧黑釉。清朝只是康熙一朝追求烧过黑釉,包括雍正、乾隆都有不多见。晚清有过仿品。
黑釉本身是陶瓷生产当中的无奈之举,历史上他不想烧成黑釉,但他没办法。中国人能耐大,凡是不好听的全都换一个方法去表述。"黑釉",不好听,"乌金釉"。为什么叫"乌金釉"呢?过去这煤就叫"乌金"。
【雍正单色釉之美】
所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雍正十一年,《养心殿造办处档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锡送来各色花盆十二样……又送来各式菊花式磁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哪十二个颜色呢?我们今天有幸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这十二个颜色是:白釉、绿釉、湖水绿、葱心绿、黄釉、淡黄釉、米黄釉、天蓝釉、洒蓝釉、胭脂紫、紫金釉、藕荷釉,十二个颜色。当时,圆明园陈设了十二个颜色的花盆。
雍正时期的单色釉为什么能够如此纯熟地烧造呢?首要原因是皇帝的热爱。我们说过,雍正是一个非常内敛的一个皇帝。他不下江南,就在皇宫里待着,北京一步不走。他把他内心的所有的压力都转移到对艺术品的欣赏上。他对艺术的热爱有别于其他的帝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雍正这样喜好单色釉,所以雍正一朝单色釉烧造得非常多。
以颜色作为表现形式是陶瓷的一种美学追求。它不像带有画意的陶瓷表达得那么直接。绘画表达得非常直接,画山水就是山水,画花鸟就是花鸟。颜色釉是一种含蓄的表达,你必须具备美学素养才能够去体会。早期瓷器的颜色是不经意的,它不是追求的。唐宋元明清以来,颜色釉的追求逐渐地炉火纯青,逐渐地强烈而明朗。尤其到了康乾盛世,颜色釉的烧造就显得得心应手、炉火纯青。
收藏交流:cyh60538467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