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认真写文,独到写文读书
《娱乐至死》--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人不值得被原谅

《娱乐至死》--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人不值得被原谅

作者: 海上的橘子皮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19:51 被阅读183次
《娱乐至死》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世界的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们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奴隶,最终变成了娱乐至死的物种。


看过《1984》和《美丽新世界》,它们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预言:专制和自由哪种会促使人类自我毁灭?显然这本书的作者同意后者的观点,自由往往让人迷失在娱乐的狂流中自我毁灭而不自知。

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个时代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最大的悲哀在于我们竟全然不自知也不理解。如果人类可以真正理解媒介政治和媒介认识论的必要性,那么人性中好的东西,比如自控力,上进心就会对欲望进行约束,从而人们就不会耽于娱乐。(当然这件事很难做到,精神药物是难以自然抵抗的。)

所以理解是问题的关键。因为电视,网络的影响早已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我们惯于通过电子产品去理解世界,反而不去想是怎样通过电子产品理解世界的。电子产品吸引人们的方式就是娱乐,媒介可以影响人们所接收到的文化,以致影响整个社会。

在书本里,这个世界是严肃的,人们依据理性生活,通过富有逻辑的批评和其他方式不断地完善自己。

在原来的印刷机时代,我们通过书籍以及实际经验来接受信息。书中的内容严谨理性,影响到看书人的身上,大家便不由自主地用理性思维分析理解世界。像当时的人们可以听书面语言堆砌的演讲而不心生厌倦,现在的我们连认真看完一段长文的耐心都没有。表达思想的方式会影响所要表达的内容,而我们以书的思想要求自己理性的思考万物,就使得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普遍承认书籍确实有利于人类进步,也是不论科技怎样发展,纸质书依旧不过时,依旧有销量的原因。

电子产品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低信息高思考的模式,而使得信息爆炸式出现。我们接受碎片式的信息,包括和自身有关的,也包括和自身无关的。大多数的信息对人本身的行动和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只是多了些谈资。多了谈资,人们便迫不及待与别人分享,这样我们开始大量举行各种活动交流,我们疲于接受各种信息然后互相攀比,以至于浪费时间在没用的事情上。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就是娱乐。

电视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这种情况的严重性不仅在于我们被剥夺了真实的信息,还在于我们正在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无知是可以补救的,但如果我们把无知当做知识,我们该怎么做呢?

现代的社交媒介输出了大量的信息垃圾,我们越来越痴迷于接受本身。什么明星八卦,生活技巧,心灵鸡汤,成功秘诀,奇思妙想通通不加思索转了再说,心里想着某天说不定就用上了先马了再说,其实手指点上的一瞬间,这个信息就失去了价值。

电子产品信息的及时多样,使得我们失去了对有用信息抱有的神圣态度,而统一以娱乐的心态看待电子产品所呈现出的一切。

这就产生了问题。世界上是有很多严肃的问题存在的,例如政治,教育,宗教。这些东西本就不适合娱乐,却有人为了扩大影响力,而将其搬进了电视节目中,搬到了社交网络上,结果只能是所有东西都变成了娱乐。像国家公祭日,某某伟人去世都跟着点个蜡烛,前沿科技成果发现也跟着点个赞,当严肃的问题变成了顺手的事,有几个人会真正去反思,真正去在意这些细节。其后果明显就是人类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这样人类就变成了无知的生物,和其他生物不再有任何差别。科技本身是无错的,错的是人性。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可悲的是,很少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人们总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我们很难做到爱上压迫,我们一定会拿起武器反抗。这是《1984》中政府想通过控制文化以控制人民思想,引起大量厌恶反应的原因。

但现在,娱乐是让人快乐的源泉,谁会去反对它而让自己面对痛苦?没有。大笑过度,体力衰竭最后走向死亡是一条既简单又轻松的道路。

我们个人能做的是去认识理解这种现象。而对整个社会而言,抵抗这种现象的方法是教育,虽然教育的威力极弱,可行性也不高而且不可测。

西塞罗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西塞罗说,教育很可能走偏。年轻人总是被教育说:“孩子你要学着适应社会啊,要不你该怎么活下去?”为了适应社会而改变自己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而我们正受着这样凄惨的教育。教育不该是这样的,忠于自己,不被现实的种种痛苦或诱惑打败才是每个人应成为的模样。不能因为现实的娱乐化就把自己伪装成无脑的人,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随波逐流。真正的教育需要让所有人明白:清醒的人不该受到歧视,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娱乐至死。


下图是瑞典摄影师拍摄的以一个人所有身外之物为主题的照片。生活所需品并没有那么多,就是这不多的几件东西便让我们信息爆炸,活成了娱乐至死的生物,看起来讽刺极了。

一个人的身外之物

娱乐是让我们在痛苦的世界中暂时放松一下的方式,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自由的娱乐让我们无比快乐,享受它并没有什么错,但自由是需要限制的,自由失去限制就会失控。失控是人类语言中很可怕的一个字眼。失控常常意味着毁灭,所以人们要学会自控以维护存在的价值。而这本书的意义恰恰在于让我们认识理解当今所处的媒介时代而自控。

(若你正在看着什么娱乐节目笑的不亦乐乎,在某一次学着关掉它,抽身出来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吧。)

相关文章

  • 《娱乐至死》--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人不值得被原谅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世界的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们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奴隶,最终变成了娱乐至死的物种。 看过《1...

  • 《娱乐至死》因大笑而体力衰竭的文化

    作为一名非新闻专业的理科生,读一本新闻业饶有分量的书,总感觉像是偷借了别人家的光。对于书中阐释的“媒介即认识论”、...

  • 【望向水底1】

    楔子: 谁知道什么是“生活”? 至死方休的狂欢吧。 我娱乐至死,在痛苦中也用大笑着来消解,我稀释我,我肤浅而愚蠢,...

  • 《娱乐至死》-过度娱乐的可悲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

  • 《娱乐至死》——放弃思考

    《娱乐至死》一书,书名曾被直译为“把我们自己娱乐至死”。说娱乐至死时,我们可以把致死的原因归咎于娱乐,把我们自己娱...

  • 娱乐综艺

    极佳的人设 过度的消费 麻木的哈哈大笑 以及些许温情脉脉的落泪 构成了娱乐综艺的全部

  • 没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

    读完《娱乐至死》之后,虽然大概了解了什么是娱乐,已经所谓的过度娱乐。但脑中的某种线性思维还是产生了一些不对?或者说...

  • 宽容

    有些人 就不值得被原谅

  • 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这本书是以电视时代的美国为背景,讲述印刷时代造就了理性思辨的人,电视时代则造就了娱乐至死的人。 现在我...

  • 欢乐颂2第五集感想

    死去的人容易被原谅,而活着的人却继续苍茫

网友评论

  • 香榭丽舍大街:人们都有惰性,当不用思考就可以很好地活下去时,自然不再去思考。娱乐就是人们避免思考的一种方式。现在网上太多粉丝因为爱豆的一句话就和别人吵个不停,其实也是缺乏思考。
    海上的橘子皮:@香榭丽舍大街 处于这种娱乐漩涡中世界是很荒诞的。思考是件蛮痛苦的事它会撕裂世界的伪饰,但我觉得在痛苦中获得的幸福不管时效还是程度上远超于单纯及时刺激带来的快乐。另外我也会追星,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激励自己的力量。但在中国不成熟的偶像体系下,粉丝和爱豆都像走在云里一点现实感都没有,缺少职业感责任感单纯为梦而活大概也是一种娱乐,这种状态下的人都是不会思考的动物。
  • 若存周分享:PS:没看综艺,看的纪录片,看到的很多不一样的生活,苦难的生活
  • 若存周分享:很及时也很理性,这几天正在想这个问题,就差没有写出来了,作者很及时~
    海上的橘子皮:@浮生三记 有这种想法💡就已经是在这荒诞的娱乐时代抱有一份清醒的人了,我正在学着自控来维持生活的平衡,望共勉。
    另外我觉得纪录片也是娱乐节目的一种,都是让人不用思考,放松地接受信息的表达形式。关键在于人要保持对于现实和严肃问题的理性思考,而不把所有事情统一娱乐化简单化。😁
  • 若存周分享:大笑过度,体力衰竭最后走向死亡是一条既简单又轻松的道路

本文标题:《娱乐至死》--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人不值得被原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wk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