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经从这本书中了解到系统一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也介绍了启动效应的代表性偏差,那么系统一会经常犯的另外一个错误是“过度自信”。
本书的作者卡尼曼是犹太人,他说服了当时以色列的教育部官员在高中阶段开设关于决策和判断的课程,在当时已经组建了一只团队,包括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他的学生,以及当时希伯来大学教育学院的院子西蒙,而且他们还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课程内容、教材,而且决定每周还要开一次理会,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一年,同时也制定了内容详细的教学大纲,并且完成了教材几个章节的编写任务,上了几节示范课。团队成员都认为这件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卡尼曼就想让大家预测一下,这个任务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呢?当然,为了避免从众效应,这个询问不是以开会的方式,而是让大家各自写下自己的观点,然后汇总。
结果发现,在场的各位对于完成时间的预估大多集中在2年左右,最低的预估是一年半,最高估计是两年半。
接下来,卡尼曼就问教育学院的院长西蒙,之前是否也有其他课程草拟过类似的课程计划啊,他们是多长时间完成的呢?那些团队更详细的情况如何呢?
这个问题一问,西蒙就陷入了沉默,等他开始说话的时候,西蒙脸涨得通红,他为自己的回答感到尴尬。说,你要是不问的话,我其实真的没有想到这一点,实际上之前并不是所有和我们有一样需求的团队都顺利完成了任务,而且没有完成任务的团队还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个回答让卡尼曼感到很不安,因为他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计划居然会有可能失败!于是他就让西蒙评估一下,失败的团队的比例占多大呢?西蒙说大概40%。此话一出,整个房间陷入了阴霾之中。
卡尼曼接着就又问了一个问题,说那之前完成任务的团队都花了多长时间呢?西蒙说,没有一个团队是少于7年的,最多的用了10年时间。卡尼曼还不死心,又继续问,和其他团队的资源、能力相比,我们的团队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西蒙没有犹豫就说,平均水平没差太多。
然后卡尼曼在书中回忆说,他当时真的非常震惊,包括西蒙自己也非常震惊,他也是受到当时团队的气氛的影响,保持非常乐观的态度,而且如果没有卡尼曼的提问,他也不会将过去对这件事情的经验与卡尼曼这个团队的预测联系在一起。
这个时候,卡尼曼以及其他成员都意识到,就在几分钟之前,他们写在纸上的预测是不合理的,而7年和40%成功概率的预测才是合理的,但是对于之前的经验,却完全忽略了。
这个项目最终用了8年时间才勉强完成。而那个时候卡尼曼已经离开了以色列,离开了团队,而且教育部在对这个项目的热情也在等待这本书交稿的漫长时间里渐渐消退了,而且这本书出来之后也从来没有被使用过。
这件事情很令人深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事情上,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预测方法,一种是内部意见,一种是外部意见。
所谓内部意见,指的是包括西蒙在内的所有人,大家自发地采取了对项目未来预测的方法,那就是大家都注重具体的环境,并在各自的经历当中找证据,大家可以做一个粗略的计划,比如每个人写多少章节,已经完成的两章所用的时间是多少?有些人更谨慎一些,会在预测的时间上再多加几个月,最终大家给出一个时间是2年左右。
外部已经指的是其他团队完成类似人物所用的基础比率,也就是上次给大家说过的基本比例,即40%的失败率,以及平均需要花费7-10年左右的完成时间。
但是这里出现的诡异事件是什么呢?那就是教育学院的院子西蒙是知晓这个基础比例的,但是如果不是卡尼曼问他,他都不会想到要去参照这个基础比例。其他成员同样如此。
但是当西蒙把这个基本数据告诉大家,大家的预测和这个基本比例产生冲突的时候,谁的意见占据上风呢?也就是,在和内部意见竞争的过程当中,外部意见没有获胜。
卡尼曼最后就说,其实他做了一件荒唐的事情,在当时面对选择时候,当时的事业心让他们丢掉了理性,这种事业心是一种非理性的坚持。
所以他说,他们忽视外部意见,陷入了规划谬误的陷阱。意思就是人们在估计未来任务的完成时间的时候,倾向于过度乐观。
卡尼曼就反思自己,说当时做决策的时候就是个笨蛋,是个无能的领导者。作为带头人,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赋予这个事情以意义,然后呢,听到了这个外部意见后,并没有尝试去制定更为理性的规划。因此,卡尼曼就提醒大家,其实高管是非常容易陷入这种规划谬误的陷阱当中去的,因为高管是要经常给下属画饼的,要给下属说未来要做傻事,会有多好多好之类的。
但是在规划谬误的限制之下,高管是非常容易根据当时的乐观心态来做决策,而不是根据利益得失以及概率的理性分析来决策,高管很容易高估利益,低估损失。他们会设想成功的场景,但是却忽视了失败和误算的可能性。所以他们所追求的行动方案不太可能在预算之内完成,而且也不太可能在既定的时间之内完成。
除了高管,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样的。自己也很容易给自己画饼,出现规划谬误。比如大家在年初给自己立的flag,一年过去了,真正完成了多少呢?我们常常会高估自己一年能够完成的事情,但是却容易低估自己十年能够完成的事情。
这时候,我们就要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决策时候,我们应该参考外部意见。我们经常会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具体如何参考外部意见呢?首先,要识别对应的参考类别,要找到跟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类似的经验。其次是要获取同类别的统计数据,与你类似的项目他们花了多长时间多少钱。第三年是看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因素,是自己的项目与其他项目之间比较明显的差别,然后根据基准信息对自己的预测进行进一步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