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公号文章,武志红的《你回避社交,不是因为你差劲》,被击穿。
现象
文章指出很多人会有回避社交的习惯或者倾向。具体表现在对别人的话题提不起兴趣、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朋友亲人很冷淡、哪怕在有限的社交里也是很浅的一笔带过敷衍了事、从不打开心扉,也就渐渐的收缩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存在感。
可能有一部分人觉得这样清净省事有意为之,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想这样。他们也想融入群体,但却南辕北辙。他们会因为这种不可控的无力感而感到困扰。这也包括我自己。
毕竟人是群居动物,基因里决定了我们需要社交才能更好的生存。甚至可以说幸福感的主要来源就是与他人与世界的联系。那为什么我们还是会想回避社交,我们究竟在担心什么?
原因
表面原因是我们试图回避那些人际关系中的你来我往尔虞我诈,貌似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可实际上,我们不是不想社交,而是不会。处理人际关系里容易陷入要么过于亲近,要么过于疏远的两种极端。投入太多过于亲近难免发现他人人性里或多或少的让人难以接受的点,然后心生不喜,最后转向越来越疏远,直至到达冷漠的另一个极端。
深层原因是自我的封闭,可能是由于对别人的失望,也可能是对自己的失望。前者是怕被伤害或者曾经被伤害被羞辱导致不愿意接触他人,后者是因为怕自己不被人喜欢,怕自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或者以前有什么尴尬或者内疚的经历。随着内耗的加深,自己还倾向于过度代入那些糟糕的感觉,进一步加强了这个回避社交的增强回路。
就我个人来说,自认为小时候没有被伤害被羞辱的经历,回想起来多数情况是我做的不够周全,经常会伤害别人。以前的很多朋友,要不就是走的太近发现了太多不能容忍的缺点,要不就是在一段同行的时光结束以后不知道该如何跟进这段关系,渐行渐远直至形同陌路。
记得几个印象深刻的点。小的时候和要好的小伙伴玩耍的时候,是不是会以为一些很小的事情闹变扭大打出手,然后老死不相往来。当时没人纠正我这样有问题,我认为我是在保护自己,但是后来回想起来却是伤害了他人,于是内疚加深。上学以后每当一段学业结束以后,以前的小伙伴不知道该怎么维护,联系觉得成本太高,不主动联系感觉也没有对不起谁。在选择不作为一段时间以后,当时的好伙伴也渐渐疏远,于是自责进一步加深。这样几个负面情绪的反馈,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局面——我可能处理不好人际关系,那我就回避吧。
这种感觉从出国以后开始愈发加深。和亲密的亲人朋友地理分离以后,自以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每日问候、经常一起行动,也就没有必要再像以前一样保持密切联络、是不是联系,不然双方都徒生悲伤,所以就索性选择淡出那个曾经的世界。其实这是上个世纪的思维习惯——那个时候出国以后联络的成本大幅提高,于是还不如认为这个人消失了,所以出国在那时像是生离死别。而这个世纪的互联网尤其是近10年的移动互联网本可以避免这种现象,但我没能及时转换思维,损失了大批的人际关系。这开始让我在国内的存在感进一步降低,而你无法指望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去与他人建立联系。
改进办法
找到原因以后怎么办呢?
- 心理免疫X光片这个心理学工具也许可以帮助我们。
- 首先确立自己想要作出的行为性改变——这里就是我们想要更主动更开放的与人接触和交流。
- 然后分析是我们在做哪些和目标相反的行为——比如收缩自己的社交圈,很少使用社交媒体,很少参加社交群体,即使参加也很少在社交群里说话,很少跟人掏心掏肺,很少保持有长期联系的朋友等等。
- 之后分析这些做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隐藏的好处,或者说如果不这么做究竟会发生什么最糟糕的事——这可能是担心别人看到我们的存在而不喜欢我们,担心别人一接触下来觉得自己没意思,说话没营养,担心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够好,对朋友会觉得我无聊。而且毕竟我跟他们已经生疏了有段时间了,他们还会接受我的连接么。
- 最后分析这些我们所认为的好处背后的假设是否成立——我们的存在会让别人不喜欢么?之前的朋友会因为我们不再同行而假装没认识过么?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那我们还这么回避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
至于说到自己的表达是不是不够有意思不够吸引人就会让朋友无聊,可以做假设检验。
-
足够多的去刻意练习与人相处的分寸。给外界足够的信任,也给自己足够的信心。也许现在的自己和他人相处的能力已经有了变化也说不定呢。
-
找寻感觉上安全并且能让我们产生有归属感的群体,寻求联系,并同时回馈他人。
-
修炼存在感很重要。我已经多次收到反馈说存在感不够,归根结底可能就是因为上面说的:太注意别人的看法,也太不信任他人。老板建议我开会多讲话,导师也建议我写一些文章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和影响力。
-
要对值得的人打开自己的世界,别留下遗憾。和亲近朋友的关系就不用说了,和亲人的关系也要注意呵护。爷爷姥爷都用微信好久了,我这么多年居然都没有主动加好友前去问候。虽然现在加好友很惭愧也很尴尬,但比起尴尬,不留遗憾更加重要。
为什么要保留人际关系的能力,文中一句话说的特别好:
好的人际能力,很多时候不是为了人脉多好,而是希望有天我们遇到自己真心欣赏的人时,能够大方无障碍地跟对方产生美好的羁绊。
愿我们都能在社交与和他人的互动中体验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