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朋友@S特别迷恋雪山,她说她一看见雪山,就中毒了,非去不可。
前年的暑假,她和几个朋友约着要去稻城爬雪山,为了稻城的这场约定,她开始跑马拉松。她老公担心她,临近出发,一边帮她准备东西,一边又想阻止她:“不去不行吗?”
她说:“不行,不去我会死的。”
这个回答比英国探险家马洛里的那句著名的“因为山就在那里”,更深地打动了我。
一提到山,人们容易想起记者与马洛里的这段对话。“你为什么要去攀登?”“因为山就在那里。”很有禅意又很有诗意的回答。
记者的提问似乎太大,马洛里万千感慨无从说起,急中生智浓缩为这句“因为山就在那里”,因了它的禅意与诗意,这个句子就像是教科书一样被人们引用,经久不衰。
可是,即使你我也曾站在几大名山之顶上,也曾附庸地感叹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我也还是不够格说“山就在那里”的,因为你我走的都是“游客止步”的老路,“到此一游”的记念不是真正意义的攀登。
而@S以及她的那些大咖驴友们是配得上这句话的。因为“山就在那里”,他们没办法视而不见。如果不去,她就会像花一样地枯萎。
我知道对@S来说,登山就是一种疗愈。站在稻城雪山中,所有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她感觉自己被拥抱,被温暖。两点一线的庸常生活总是令人焦虑,而大山给了她抚慰,令她无比开心。
她说,我不要谋生,我要生活。
02
山在那里,而我的时间不够多。
因为写此文,我才知道了王石的另一个身份,登山爱好者。1995年,王石腰椎出了问题,医生诊断随时会瘫痪,医生建议他最好不要活动,最好坐轮椅。他想在命运的挑战前做些事情,西藏是他由来以久的梦想。
从西藏回来,王石对登山上了瘾。他接受采访时说,登山改变了他很多思考方式,甚至成了他的生活方式。
“山在那,可我的时间不够多”。王石用了三年时间,爬了十一座雪山,两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想来会令他的诊断医生震惊。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向往,王石给他的博客取名“山在那”,就像曹操写下“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也好,月也好,都是心中的远方。
03
登山其实是个死亡游戏。
著名新疆登山者杨春风说:“登山会丧命,但登山是我的生命。”
杨春风是民间登山界的领袖,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外面。2013年,杨春风倒下了,他没有倒在他视为生命的大山的怀抱中,却倒在了巴基斯坦恐怖分子的枪管下。
这一年是中国登山界的灾难,遇袭的11人中只有云南的张京川一人幸运逃生。10位登山运动员永远地缺席了他们孩子的成长,永远地缺席了他们父母的晚年。
杨春风遇难后,他生前的助手麦子接替了他的工作,她正着手建设中国民间登山历史博物馆,主要收藏这15年里中国民间登山牺牲者的遗物、视频和图片等。除此之外,她还想写一本书,登山者用汗水和生命换来了那些珍贵的登山资料,应该用它去帮助更多的人规避危险。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每个人的生命又怎么可能全部是自己的呢?
2018年一场大雪在长江流域的上空纷飞,北京却传来一个更为寒冷的消息,80后创业明星茅侃侃离世。34岁的生命呀,留给父母亲人的悲伤将是多么的漫长。我想每一对父母都会说:“我情愿你没有梦想,我也不愿你没有生命。”
孔子接着又说:“游必有方。”他也是认可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可以外出去奋斗。我朋友的哥哥,自从他爱上户外活动后,连续十年没在家里过春节。所以你过着你想要过的生活,其实是家人对你的成全,你所盼望的后顾无忧无非是有人在替你承担。
登山的要旨一直都是:成功地下撤,平安的回家。人生的要旨亦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