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10870/cd617b7e4ea60710.png)
关键词:正确价值 特立独行且正确 李笑来
注意力和金钱 自以为是 时间管理
学习学习再学习 元认知能力 偏见
共计2335字|建议放松6分钟
1.
很多人常常纠结于选择做正确的事情,为了一次性就能够“选择性正确”,从而小心翼翼不做任何行动地等待着。
其实很多时候是否想过,也许“正确与否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就像有人说人生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一样,取决于你自身活出来的意义。
同理,正确的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关键在于你正确的相对值有多大的前提下,同时你通过你的正确创造了多大的价值,也就是李笑来老师说过的“特立独行且正确”。
你正确的相对值越大,并且运用你认定的正确将事情做成了,那么最后的价值就越大。的正确自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价值的大小和多少是每个人对它赋加的意义。
同样,所有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或者物品一样,价值的本身并不产生价值,而只有用它做事或者通过它产生了心理某种情感变化而带来的价值感。
这个正确本身价值概念,让我想到了之前说的“注意力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大多数人通过注意力集中在外界的事物上,不断漫无目的地为了金钱变换工作环境,出卖自己讨好别人等等,从而希望实现财富的自由,而殊不知将注意力尽可能地放在自身的成长上的重要。
对于时间管理的概念也是如此,通过制定精密准确的时间计划表,细致可以到每分每秒吃喝拉撒,而自己却没有控制力和执行力,以至于换了无数次表发了无数次毒誓,说的时候信誓旦旦自己听得也是津津有味,而到头来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着表面上看上去为了“正确”的做法,实际上是对自己缺乏认知能力,以为通过自己制定的计划表就可以将时间管理起来,却不明白时间根本不是你能管理的了的,不首先管理好自己的话,一切都是枉然。
所以你选择的正确性关键在于有没有实实在在可行的行动支持。
2.
李笑来老师对于正确价值的定义说要做到“特例独行且正确”,在这里我们要注意把这个观点和“自以为是”区分开,先说自以为是,首先其实就是认为自己是正确而别人都不正确。
但事实证明自以为是的结果是错误的,只是通过自身的片面的经验,而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却没有通过认真的思考分析自己的结论,以至于轻易地认定眼见为实、以偏概全。
而“特立独行且正确”,其实是两个方面,首先是特立独行,如果仅仅是特立独行的话,我们只可以说他是另类和不合群,而他自身的正确性与否并不可知。
当然,特例独行势必代表着你是少数,而大多数人都和你不一样,这就为价值的相对值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其次,只有加上“且正确”这个并列的条件,才能够突显特立独行价值,不然显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也不会产生所谓的价值,而且有可能最终让特立独行显得有点像自以为是。
只有在“特例独行且正确”的同时成立的情况下,才能够既保证了方向性的正确不至于跑偏,同时又有巨大的价值空间可以创造,从而实现最终的价值。
反观每个时代的创新者们都是“特例独行且正确”的人,他们的行为和执着在那个时代下都不为众人所理解,而且有可能被大多数人所排斥,而历史证明他们是站在历史的发展趋势上的人,从而保证了其“正确性”,而通过自己自带的特立独行的执着,最终一步一步地将理论变成了事实。
而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避免陷入自以为是的特立独行,不断通过认知能力去反思自身的观点是否有足够正确的论据,以及自己是否有陷入不知名的坑。
当然更重要的是,证明自己正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事情做成,不然只会是别人眼中的特立独行的怪人。同时要知道,你所做的本身正确是没有价值的,而只有主动地通过为所做事情创造了价值才是有意义的。
3.
自以为是每一个人只需要想不需要做都可以实现,但是特立独行则需要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而暂时不用去管是这个想法的对还是错。
但是特立独行且正确,则要求我们首先按照自己的想法,同时要保证这个理论认知的正确性,其次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始至终的去执行实践。而要想保证最终能够达成目标,这两个前提条件缺一不可。
没有第一个要素的支持,我们的行动只会显得漫无目的做很多不必要的事情。同时,如果没有第二个要素的实践,我们的想法只会停留在表面,而我无法发挥它真正的作用,那么显得这个损失更大。
那么如何保证第一个方向的正确性,首先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阅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愿意时刻的校正我们的想法。
所以说在思维方面,最起码我们有方法支持,但是对于第二个行为要素我们只有,认真的去落实每一步才能够实现,因此古人常常感叹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也有的说需要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所以最终我们回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人,我们要不断的运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去打量我们的想法和行为,看看我们自己有没有陷入之前所说的一些坑之中?
我们有没有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浪费自己的时间,或者出卖自己的注意力?
我们是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提升自己的个人方面,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认可?
我们是否具备里程碑式的思维,而不是整点思维?
我们的世界里面是不是充满了抱怨,而不是更多积极乐观?等等。
这些都是在不断的矫正我们思考认知的正确性,如果要想实现最终的目标,那么首先第一步就需要保证这些必须是正确的。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自己是在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从而回到具体的环节进行纠正,不然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复利效应。
如果这些会出现毛病的环节已经被我们克服了,那么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时刻的把它们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同时继续用我们的认知能力回头进行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遵守了上面的正确性,如果没有那么继续进行矫正,使其最终保证在正确的方向上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学习再学习,认知认知在认知的过程。
而只有做到了这个过程,我们才能够保证自己有强大的勇气去支持我们实现更大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