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个人的一生只有900个月,而这其中最美好的年华——青春——也不过只有10年时光,仅占到整个人生的1/8。
平凡的我们,总梦想着不平凡。可你能忍受在这人生1/8的时光里,只剩下浑浑噩噩的苍白吗?
不,当然不!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生命还有着丰富可能,并为了这可能而努力提升自己的过程。
恨不得在青春中,一天都能有30个小时。
如果你能做好“时间管理”,每天都有30个小时其实不无可能。
什么是时间管理?
简单来说,时间管理就是让你去关注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抑制住对紧急事情的冲动。
比如,手机响了,你会停下手边的工作,立刻回应手机信息。在这里,手边的工作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响了的手机就是紧急事情。
为什么要做时间管理?
蔡崇达的小说《皮囊》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A和B同是一所大学的同学,两人家境相似都非常清苦,但各自活法完全相反。
A因父亲重病所以想快点赚钱,于是拼命规划时间,强迫做到自控自律,按照规划学习、兼职、实习。
B有着天马行空的梦想,不在意现实的蝇营狗苟,大学期间组乐队、参加诗歌社团,随心所欲,整个大学生活过的轰轰烈烈。
故事的结局也许你猜到了:A获得了成功,有了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B沉浸在美好的梦想中而忽略了现实,最终回到家乡做了个普通教师。
A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全力规划;而B却没有任何计划,得过且过。这对最后两人的结局起了很大的作用。
时间管理,是帮助你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手段。如果你对生活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自己又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实现,这种时候,时间规划就变得必不可少。
如何做好“时间规划”?
1.做好记录:
研究表明,只要你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就更有可能完成它。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日历好好利用起来,每天将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
其次,可以利用一些手机APP,例如ihour和atimelogger可以手动记录事项,记录之后,会在一天之后生成饼图,更加直观的分析我们的时间都用在了哪里。
2.任务分类:
最著名的任务分类方法就是:二分钟法则和四象限法则。
二分钟法则:如果一件事情两分钟内就能解决,无论是何种事情,马上着手解决掉,如果不能则要进行二次分类。
四象限法则:就是上面说到的二次分类时用到的方法,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划分成四个“象限”:既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3.合理划分
美国专家Dan Ariely的研究显示:每天我们都有一个2-2.5小时的效率高峰期,通常在醒后几个小时。而且醒来时间越久,自制力就越成问题。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将每天的时间合理划分为四大块:黄金大块时间、黄金小块时间、黄金碎片时间、垃圾碎片时间以及放松休息时间。
① 黄金大块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需要有节奏地把控任务进度,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划中的工作,适当抓大放小;
② 黄金碎片时间:是黄金小块时间后的休整时间,可以用来回顾和反思;
③垃圾碎片时间:做好工作的记录,包括做好的事情和要做的事情。
4.计划安排
除了既有的日程安排外,可以设定每日,每周,每月,每年你需要完成的重大事件,把他们排进日程表。
其中,每天要做的事情可以采用“三只青蛙理论”:前一天晚上睡觉前设定第二天最重要的三件事,起床后就可以开始着手这三件事了(同理可用于每月、 每季度和每年的“三只青蛙”)。
5.坚决执行
执行是时间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要做到言行一致,制定了的计划就一定要将它落地到实处,这能很好地提升自我认同感。
执行时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番茄工作法:
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番茄时钟响起,然后短暂休息5分钟继续番茄时钟;每4个番茄时段可多休息一会儿。
番茄工作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6.定期回顾
定期回顾当初制定的长期、中期、短期目标,看看哪里需要改进,而哪里需要做出调整计划,这样能使计划更加有效地进行下去。
其中PDCA循环法是回顾时最常用到的方法:
P(Plan)策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
7.复盘:
到一定的时间点就要及时做复盘,做的好的要学会夸奖自己,做的不好的要适时调整,保证任务如期完成。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只要去行动,去坚持,就会在翻山越岭后看到曙光。
有计划的生活能让你的从容不迫地度过每一天,很多时候的压力来自于我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干些什么。
所以,让我们通过"时间管理"让生活【慢】下来,有条不紊地度过每一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