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第三游天台山国清寺,我们入住在天台•禾酒店,从禾酒店到国清寺一千六百米,步行即可。
禾酒店歺厅东侧,小广场边缘有一尊古人铜像,古人穿长衫,坐在一块山石上,面容清癯,长须飘拂。右手持茶盏,将饮未饮;左手拿一柄拂尘,搁在臂弯处。石板一端,搁一把提梁壶,一只茶盏。一头鹿,站在他左边,仰着脖子看他。古人仿佛山中仙人,悠闲自得。铜像无名,也无作者名。
歺厅里就歺的人不多。我问服务员小姐,外面那个铜像是谁?几个服务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不知道。”再去问领班。领班说:“对不起啊!我们真不知道。”
我说:“没关系。我去问前台。”
前台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男的说:“好像姓陆。”女的说:“是姓陆。应该是陆游吧!”男的说:“是搞茶叶的。”我说:“那我知道了,是陆羽。”女的说:“对对对!是陆羽。”我想大概是这个地方的口音,“陆羽”和“陆游”是差不多的,把“陆羽”记成“陆游”是可能的。
陆羽到过天台山,考察过天台山的茶事,这里有个他的铜像,对他有所纪念是可以理解的。
陆羽(733一804)是唐代湖北天门(复州竟陵)人,长得不好看,又口吃,但很聪明,勤奋好学,有钻研精神,性戏谑,演过小丑,后来钟情于研究茶事,到过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浙一带等地的许多茶山,采制茶叶,寻品山泉,访问茶农,记录茶趣。多年后隐居于浙江湖州杼山青塘别业,专心修订完成《茶经》三卷,此时他48岁,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这部专著,使陆羽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他因此被后人尊称为茶圣,茶农以茶神祭祀他。
天台山离湖州不远,陆羽在《茶经》里有过考察天台山的茶叶和山泉的记载,可惜语焉不详。朋友记录下他对宜茶之水的评判,天台紫凝山三折瀑布下“石池慢流”之水为天下第十七水,若非亲自考察,无法如此评判。
陆羽在天台逗留的时间是唐大历四年(769)秋到唐大历五年(770)春约有半年时间,居住在国清寺。他一生与佛教也许多交集,他是个弃儿,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收养了他,也是他的启蒙恩师,他最好的朋友皎然也是个僧人。在吳兴时,他曾居住在妙喜寺。但他年轻时却发过誓不信佛,他对他的师父说:“公执释典不屈,子执儒典不屈”,等于说“你去信佛好了,我信儒教。”但他不是一个固执的人,他可以在国清寺住那么长时间,和僧人品茗论茶,推动茶事和佛教的融合发展。很多年以后,日本僧人来国清寺学习天台宗,顺便把茶籽、茶具和茶文化带回了日本,开创了日本的禅茶文化一一茶道,可以想象,这里面有陆羽的基因。
陆羽和国清寺的故事,只是没有记载或者寺庙多次损毁而湮灭不见罢了,只要片言只语,足够让人想象。就像歺厅旁边的这个铜像,无名无姓,知道也罢,不知道也罢,他就是陆羽,他一直在那里。
2024年7月1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