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洪水的最初记忆是80年代上小学那会儿。去学校经过一条河沟,洪水漫过了平常路过的大石块,看着湍急的水流不敢趟水而过,只能绕行去过涧槽。所谓涧槽就是类似独木桥的一条搭在几个石墩上的条石被凿开一条水槽的桥。槽橼只有脚掌宽,一般小孩是不让过的,怕掉河沟里去了。走习惯以后也能健步如飞的。那是对洪水的第一印象。
到了90年代,又发了次洪水。不是98年,隐约记得是92年左右吧。快开学了。下了几天的雨,终于天晴了。在外婆家度过的暑假也结束了。外婆送我回家,走半道时又哗啦啦的下雨了。雨很大,在路边附近人家家里避了很长时间的雨才又继续前行。到河边时吓了一跳。黄汤河水已漫过了黑树山,窜上了大路。只能高挽裤管,趟水而行。行至老油坊时,我才明了为什么那儿的人家建房基脚石往上将近两米都是条石砌的墙。水位很高,外婆拉着我不得不爬上土埂小道。好多树木竹子倒在河中。那座石桥也在水中了,有外婆陪同倒是不怕,手拉手坚定的趟水过桥了。
第三次面对洪水是在深圳。08年是不平凡的,躲过了雪灾地震却迎来了洪水。雨是从头晚开始下的,不是台风天气,这点我可以确定。因为早晨我们还是如常的在买菜备货。结果雨是越下越大。刚开始还很淡定,想着雨会变小,水会退去。岂料雨是越下越大,巷道的水已往院中漫来。整栋小楼住满了来自不同省市的人,在那一刻都在商量着如何自救。用米粉袋子去工地装满了沙子,还是挡不住水漫小院。包租婆说一楼的赶快往三楼搬东西吧,上面还有间屋子没租出去。先搬床上物品,衣服。来来回回无数次,等搬厨具时,煤气罐已漂浮在水中,水深齐腰。那一夜一遍漆黑,蜡烛都无处去买。借着手机的微弱灯光把食物与众人分享,其乐融融。打着地铺十几人同处一屋也不觉闷热,鼾声四起。这一天太累了。
那一个夏天,同样的事经历了两次。后来看到台湾有次发洪水冲倒了高楼,突然感觉好害怕。当时我们那群人为什么选择的是在暴雨中待在楼里而不是弃楼而去呢?唉,当时那状况,弃楼又能如何呢,没有冲锋舟的救援,哪儿也去不了。
时间来到了2018年7月11日。滔天的洪水袭来,一遍汪洋。无法描述那时的场景。住在城郊区远离了河道,虽暴雨肆掠、电闪雷鸣,倒也没有积水。万幸!
苦了河道边的住家。家园被淹,人员被困。惨不忍睹,无法描述。
多难的2020年,疫情还未真正过去,漫长的雨季又来了。7月、8月,没有几日是晴天。老天的脸说变就变。抗洪的勇士依然在前线奋战……
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