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关于教育的终极思考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关于教育的终极思考

作者: 焦糖云朵 | 来源:发表于2021-03-10 13:03 被阅读0次

这本书刚读完觉得很过誉,一直犹豫要不要写。后来看了一些作者访谈,回头再看惊为天物。所以这一篇算是看过答案做的阅读理解。

青年历史学者塔拉·韦斯特弗17岁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学校教育,通过自学考上大学,然后先后获得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

这样的“逆袭”背后,是她极端扭曲的原生家庭。一个爱达荷州山区里的摩门教家庭,身为一家之主的父亲不愿让孩子去上学,坚信“世界末日”随时会到来,在家中地窖里储存大量汽油和食物,那些去医院看医生、吃西药的人们,在父亲看来,和献祭撒旦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即使母亲遭遇车祸、哥哥卢克烧伤了腿、父亲遭遇爆炸毁容严重喉咙烧伤,也没有人敢提去医院。母亲是一名并未接受过专业知识训练的助产士,后来自创“香薰意念疗法”,对父亲亦步亦趋,任由暴虐的哥哥将塔拉的头摁向马桶也充耳不闻。

从这个家庭中走出直至抵达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如塔拉所说:“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这本书英文名为《Educated》,故事很真实,包括了很多的元素。宗教、信仰、贫穷、女性、原生家庭、心理、爱与背叛、忠诚与自我忠诚等等,以及时下最流行的PUA。但因为环境太极端,尽管作者写的细腻流畅,但我很难感同身受。读完第一遍的时候,甚至觉得好固然是好,但就现实主义写作这一点来看,就不容我指手画脚,但突破原生家庭的题材又实在难以感同身受,作者的环境太过于极端。没有经历过的人恐怕会像我这样出戏,这种家庭,早就该一走了之了啊。显然易见,爱不代表效忠,完全可以把爱放在心里,然后say bye两厢安好,这样的哥哥不用拉黑一百次,一次就够了,此生不用再相见等等的。然后再去理解,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中,认知和情感会有偏差,这些自然而然的判断,在那样的环境中不可能产生,楚门不可能自行打破被导演的小世界的逻辑……若即若离的阅读体验。

然后看了作者接受采访的视频,彻底折服。豆瓣上有朋友整理了采访全篇,这里摘录几句:

1.我们有关于家庭忠诚的故事,但我们没有讲述当家庭忠诚与对自己的忠诚冲突时该怎么办的故事。我们有关于原谅的故事,但我们的故事总是把和解和原谅放在一起,总是把和解视为原谅的最高形式。在我的生活中,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与家人和解,但我需要相信我可以原谅他们。

2.我选择这个名字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想提供一个有关教育的故事,不仅仅是学校形式的教育。有时当我想到教育,就会想到教室、考试和作业。但学校不是教育,学校只是教育的工具。我想写一个故事,把教育和学校区分开。教育不是作为获得证书或谋生的方式。我受过的教育,谋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人,我想写一个关于这个过程的故事。

3.能够把自己和爱的人区分开,把对自己的责任和家庭的责任区分开,是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力。

4.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

5.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我爱我的家人,所以我是不是做了错误的决定?也因为我对家人深深的思念,我多次陷入自我怀疑,心里有个声音不断重复:“因为我想他们了,所以我一定是做错了。”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醒悟过来,我没有错。最后一次见到爸爸时,他给了我一个僵硬的拥抱,然后对我说:“你知道吗,我很爱你。”我回答说:“我当然知道,这从来不是问题的所在。”我一直都知道爸爸很爱我,毋庸置疑,我并不觉得爸爸那么做是因为他不爱我。

6.但当我们试图以爱的名义控制和改变他人,这种爱就变味了。这并非爱的真谛,你爱别人,就无条件地爱,交还给你所爱的人自我选择的权利。如果你说,我一定要改变我爱的人,这样我就能永远占有他们了,那这根本就不是爱,也不是爱的价值和力量。所以我想对我的家人说,我现在仍然很爱他们。尽管一半家人已和我断绝往来,我必须接受现实——他们必须改变才能重新回到我的生命中。至于他们是否会改变,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7.教育可以让我们脱离狭隘昏暗的现实,并向我们展示更明亮的世界。教育让我们可以想象那些没有直接经历过的人生,打破旧有模式尝试新的生活。教育让我们相信那些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的爱。教育让我们努力看到生活中可能的一面,而不只是现在眼前的样子。

8.Tara认为孩子早些年对学习的理解很重要,如果最开始的5年就是坐在教室里学习,会形成被动学习的习惯,会把学习当成work。也举例了一个教育机构,会推迟比较正式的授课式教育开始的时间。

9.理想的情况是,你真的很想学习,而且你有机会接触到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让他告诉你如何学习。但如果你是一个不想学习的孩子,比起那些真的想学东西的孩子,让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来教你,你也一无所获。你不能强迫人们思考,也不能强制他们学习。我喜欢把老师视为顾问,作为一种资源。教育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一种训练,也不是我每天不经思考就要做的事。我的教育完全在我自己的掌控之中。如果我来设计教育系统,我想吸引最好的老师,我会对他们充满信心。我想至少给孩子们一种可以自主掌控生活的信念,让他们觉得他们学到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和决定。

这些作者接受采访时表达的观点,是对这本书最好的解读。这样大段摘录放在一篇原创文章里是很可耻的。我得承认,最近几年书读的太少,阅读能力很差,这些我认同的,是我直接阅读get不到的点。也是我近来思考的”写烂一支笔”的问题,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回到这本书,以教育的视角回头看,这本书简直惊为天物。这也是我将作者的观点直接po出来的原因,条条都很有启发啊。尤其结合当下一会儿讨论要不要让孩子学奥数,一会儿一群长得差不多的海淀这个妈那个妈,一会儿五岁穿纸尿裤靠PET的鸡娃焦虑氛围,这本书简直是碾压式神作。值得办好几个读书分享会,看是否能够拯救一个被埋没在KPI中的海淀人才。

没错,我也不算很佛,金宝贝RAZ牛津树也一样没落下,要不是考虑葡萄资质实在是随了我了,也极有可能顺便就给整个摩比爱数学了。但也在疑惑,现在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资源也太同质化了吧。且不说学科教育,就连游乐园,也是海洋球、大滑梯、蹦床,长得都差不多。就连关于游乐园的宣传,也都好几家说“室内迪士尼”了。

周日去动物园,看到一只趴在石头上睡觉的棕熊,本能地拉过葡萄说: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葡萄爸爸在转角等着我们,回合了以后他对我说:我发现至少四五个妈妈对孩子说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我:我也说了。

就是这样,且不说孩子,一群老母亲面对brown bear 都一个反应,想想也怪可怕的。倒是想起不久前我打车,出租车司机跟我说他小时候用书包带子翻墙去北京动物园看熊,被管理员逮住一顿胖揍,训斥把你家房子卖了也赔不起我们的熊,再逮住打不死你们。等火气散了又告诉淘小子们,熊山底下那个小洞,人能进去熊进不去,一旦被熊袭击,可以躲那儿……多么生动的故事 !

所以,我们自以为是的鸡娃,会不会(我倾向大概率会)是另一个精致的枷锁呢?仅仅因为试错的风险太大,所以盲目从众,是不是也够不负责任呢?

可能还是得从本质出发,想象另一种可能,哪怕只是想象一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关于教育的终极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rw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