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个别对待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个别对待

作者: 阳光思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7-26 21:55 被阅读0次
教育学

“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这句话包含了几层含义:

1.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充满个性的。

2.教育教学,因此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教师和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相互关系”。

3.这种相互关系,要求教师洞察每个学生的个别性和当下性,并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个别对待。

个别对待的前提,是教师能够敏锐的洞察学生的天赋、气质倾向、家庭背景、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及成因、道德素养、思维方式……洞察的越深入全面,越能够做到个别对待。

这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储备:教育学及心理学素养;精深的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对具体学生的了解等等。换言之,既要理解知识,也要理解学生,才能谈得上良好的“个别对待”。

如果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道德素养了解的不够,即使与学生一个一个地谈话,也必定不是“个别对待”,而只是“轮流对待”。教师在讲述的同时,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微妙反应不断地做出调整,才是“个别对待”。

在班级授课制中,如何个别对待?

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误会!有教师认为,只有针对单个学生进行辅导时,才是个别对待。实际上,个别对待是指在统一性前提下保持多样性。这里的统一性是指教学进度的相对统一,是指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多样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与每一个学生保持一种可能的对话关系,能够觉察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变化,并在必要时予以反馈。

换句话说,如果认为教学不是独白,而是师生之间的对话,那么这种对话必然不是与抽象的“全体学生”的对话,而是与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之间不断流动的对话。在基于对话的课堂(好的讲授,也是无声的对话,并不以外在的发言为标志)中,个别对待是必然的,越是良好的对话,越需要教师高度自觉的个别对待。

1.教师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即在备课时就已经开始个别对待,考虑到班级不同孩子的复杂情况,尤其是优等生与学困生。

2.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保持开放姿态。这意味着教师必须保持倾听姿态,倾听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即他们的思维活动;必须根据倾听到的信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讲述。

总之,如果缺乏“个别对待”,课堂将有可能陷入灌输、单方面的宣讲、甚至是表演,而无法成为真正的“交响乐”。

这个章节,解释了我很长时间以来对“个别对待”的不完全理解。之前总认为,单独辅导,就是个别对待,看来,确实是狭隘了。个别辅导,最重要的是面对全体学生时的多样性!就是说,当你在讲课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会认为,你是在对“他”讲,你的讲述是在针对“他自己”!

这就给教师提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随时随地的发现学生思维的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这需要教师在课前,一定是要非常熟悉教学内容,甚至要为同一个内容准备多个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应变学生思维的不同变化。专业的学科素养,是做到个别对待的基础,审慎的洞察力是个别对待的火眼金睛,完备的教学方法也是做到个别对待的不二法门。

教学这条路,真的是越来越长,要求越来越高啊!

相关文章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今天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时,魏智渊老师指出:我们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课程的目的就是要使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达到自...

  • 2020-08-26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书总结 ...

  •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个别对待

    “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这句话包含了几层含义: 1.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 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

    2020.11.2 第十、十一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预习题 新网师2020年秋学员第十、十一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

  • 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核心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这个循环的动力系统的核心是“儿童的自尊心”,正是因为“儿...

  •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你学生爱学习的秘密在这里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全面而丰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博大而精深。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

  • 【学习】也谈教师专业性

    ——听《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第一讲有感 10月31日晚,在新网师钉钉群听完了冯美娣老师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

  •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八次预习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八次作业内容 《家庭教育》:家长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 在《家长教育学》前言中,苏霍姆林斯...

  • 20220531读书笔记

    父母亲的爱是最好的家教 ——读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谈话之三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话之三---看看自己的精神...

  • 走进美好的人,享受美好的旅程

    李镇西老师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里,从始至终贯穿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由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滋润,李镇西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个别对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sj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