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博一条热搜真的是扎心了:
因为花销大,半个月花掉2万美金,一个华侨4年不敢回国过年。
更有上市公司的部门头头,月薪3万的中层小伙,过个年就“一夜回到解放前”。
更扎心的是,最近某App根据它的记账大数据公布了一份压岁钱行情地图,最富贵的福建莆田,压岁钱平均花费12000!
看完惊觉,过年这回事,就是花钱的水龙头。
春节从抢票那一刻开始,大家就举着腚憋着气卯足了助跑,准备一掷千金拉开一年一度花钱的大序幕。
北上广深车水马龙的街头,突然一夜之间成了空。马路畅通无阻,大街冷冷清清。某宝停摆,外卖歇业,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实质上,某宝和外卖都是屌丝的天堂。
天堂的路封了,只能在觥筹交错的同学聚会,尴尬啰嗦的相亲现场和老爸亲戚一个个伸着小手对你恭喜恭喜的小屁孩当中穿行。
春节的人们花钱特别大方,无论是花枝招展烫爆炸头的东北大姐,还是一年对着代码可以不洗头的程序猿。
而春节花钱的姿势,直接写满人情世故的学问,也藏着离合冷暖的感叹。
01. 有家不回的人,看似自由,实质身不由己
我在除夕的当晚,还看见一个美团外卖小哥带着外卖费劲地瞪着自行车上一个斜坡。儿子看到了,问我,为什么年三十晚上还有人不回家,还送外卖?我无言以对。
这个世界有阖家团聚,自然就有孤身奋战。
不回家的人省下了春节烧钱的路费,还能赚春节三天三倍工资,他们是春节人民币守卫战士。
有一句话说,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总有人被锁在现实的牢笼,飞不出大城市的掌心。
在他乡的年,少了爸妈的逼婚大戏,也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亲切审问,更不用参加那些攀比中各自炫耀的同学会,节省了80%的年终奖。
这虽然是“自由自在”,却也是某一瞬间也会痛哭心酸的“自讨没趣”。
有家不回的人,是一群克制的人,是一群耐心的人,他们甘愿用此刻的寂寞,换未来更多的存在感。
02. 回家的大多数,终究抵不过潮流
春节回家的,依然是大多数。毕竟家是烦恼,也是期待。
不吝啬返乡的路费,放弃加班的机会成本,大部分的人义无反顾地加入一年一度的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大迁徙中。
回家虽然俗套,但却是一种潮流。
在中国,反潮流的东西大部分都活不过电视剧第三集,就像Dior不会找老腊肉带货,中产阶级都不爱送孩子去只说中文的幼儿园。
为了这场潮流,奔赴家乡的同志们要为路费花个上千元,要是抢不到火车票一咬牙一跺脚坐飞机的话,那很有机会享受到头等舱的待遇,和几个月不敢再下馆子的忧伤。
除了路费,各种送礼走亲戚,各种推不掉的聚会,还有那些好几年没见了好歹喝上三瓶的人情,统统都是心头一痛但还是要大手一挥的,人民币。
春运这个大项目进行了一年又一年,不过是因为春节回家是一种标志性的行为。
它对每个人的意义都大致相同:
存了一年的钱,自在七八天。
跟电话那头的父母见个面,那是给在外打拼的心酸最大的告慰。
03. 旅者的春节,远方也有苟且
大年初一的机场相当热闹,一大清早,晨光洒在一串串红色的黄色的旅行帽上,他们都鱼贯跟着一只只举高的毛绒娃娃后面。
是的,现在导游都不会用黄色小旗子这些过气老土的鬼东西。
大冬天的,北方的硬汉也要到海南避个寒,毕竟流感下的北京中产,最好的防病方法就是去温暖的地方。相反地,迷你小雪人再也满足不了南方妹子对白茫茫一片的渴望。
带娃的中年少女们,迫不及待地把和孩子自拍的背景换成埃菲尔铁塔,哪怕前一秒钟,已经被熊孩子折腾得想把他发送到火星;
背着北极狐小众背包的伪文青,也把樱花粉的朋友圈封面,悄无声息换成了北海道氤氲迷离的温泉,再外加一双雪白的小腿。
春节的旅行和五一、十一、元旦的都不一样,那是一场对传统礼俗的宣战。
花了比在家里串亲戚更多的钱,用平时两倍甚至三倍的价格换得几晚三四五星级酒店的自我陶醉,那是需要勇气的。
这勇气还不仅体现在用买白粉的价格买了白菜,还体现在拖儿带女地换了个地方带孩子,还能喜滋滋乐融融地发个和谐的朋友圈,外加一个最重要的GPS定点。
反传统的旅行者,心底多多少少对每年重复着在高铁上背着编织袋和大背包匆忙赶路的返乡者有些不屑,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就只有眼前的苟且?你看我,还有诗和远方。
事实上,他们不知道,无论哪一个远方,都既有诗,也有苟且。
04. 出国游学,风光下藏着的暗涌
如果说旅行的人们不过是把节日的仪式感放在了异国他乡,出国游学的一群,已经完全只把春节看淡。
春节,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孩子的寒假,也是一场昂贵的盛典。
和旅行不一样,游学是高逼格的苦差事,必须看书参观写日记,还要背单词练语法写习题。
孩子们背负着期望而去,他们应该记住了妈妈刷卡时那英勇就义式的表情。但是,他们看不见的,是妈妈数着着账单后面的零那种一般人发现不了的壮志豪情。
送孩子去游学应该是一件鬼使神差的事情,它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
最初你只是看了小区电梯里一个广告,剑桥、斯坦福、悉尼大学这些遥远而尊贵的字眼在你心里种下一大片草原。
然而,无论看了多少次,你再看看自己的银行余额时还是有点慌张,毕竟差不多两个月的收入,你也不过是个中产。
你的一千次犹豫,最终还是抵不过某些猝不及防的瞬间——
比如,孩子的某个同学突然一夜之间也报了“世界名校精英教育21天特训营”;
或者,在电梯里遇到某个看上去朴素无华,跟你的精致差了几个级数的妈妈,突然指着广告问她的孩子“去年去了英国,今年去美国好不好”。
你的决心在那个瞬间就像爆发的山洪,汹涌得无边无际。
随着山洪爆发的,还有你焦虑着要不要辞职不干的决心,一下子被冲洗得无踪无影。
原来,和优越感一起放不下的,是中产世界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不安全感。
05. 花钱的姿势,才决定了金钱的价值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收到的最多的祝福微信,分别来自于微商、保险代理人、自媒体人和创业者。
他们统统都是在自主走着开拓道路,需要靠人脉关系打拼的人。
一个节日,是他们开拓业务的契机。平时不知道开口说什么的客户和老主顾,终于找到一个不尴尬的机会勾搭一句。
我的一个老同事,去年年中辞了年薪二十万的轻松工作去创业。特别不容易,每天都像在打仗,从零到一的路走得跌跌撞撞的。
年三十的晚上,他给我发的祝福微信特别走心,针对我的名字专门而发,还附了个88.88的红包祝福我早日做出更优秀的内容。
在这个总是收到群发短信无限尴尬的时间里,收到一个专门为你定制的微信就是福气,收到一个带红包的祝福那简直就是惊喜。
然而,这位老同事是一个一个人地发,所有可能成为客户、有一点交情的人都这么发。就这样,发了一天,发到年三十的凌晨两点。
他已经早就把红包看成一次人脉的投资,而春节赋予了他最好的花钱姿势。
春节的浮生万象里,有的人花钱是告慰自己,有的人花钱是不甘落后,还有的人花钱,是为了一场无比正确的投资。
这几天,我深深地感觉春节就是五棱镜。它折射着五味杂陈的人生。
总有一些人比你会花时间。
全民休息、串门、睡懒觉的春节,自媒体人还在奋笔疾书,王菲刚在春晚唱完歌就能立刻写出一篇篇爆文。
总有一些人比你更懂花钱。
别人用群发标准祝福语来狂轰滥炸,还是有人会挨个儿打钩给朋友发祝福和红包。
总有一些人比你富有,也有一些人比你贫穷。
然而,只有姿势正确的竭尽全力,才真正决定了你花的时间和金钱的价值。
-END-
作者简介:维小维,曾任四大、网易、宝洁等名企管理层,10+年CFO及高管经验,掌管2亿资产。财税投资行家,职场管理达人。写接地气的文字,专注职场、财商和个人成长。
(这是维小维第221篇原创文章,转载请加署名和出处)
我的其他简书热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