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重读了杨绛《我们仨》,这本散文曾经留给我的印象已非常模糊了,那还是在上大学时,2003年非典时期,校园封校,对于我这种死宅又喜欢读书的人来说,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依然是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那个时候大学图书馆的书可真多呀!我读书又荤素不忌,只要感兴趣的,都翻翻看,却因为生活阅历浅,很多东西是读不出来的,比如《我们仨》中开篇就提到的死亡,作者用了魔幻手法写了和家人的失散,书中没有悲伤的字眼,描述的都是三人默契的生活场景,从生活的细微改变中体味着不舍和对别离的逐渐接纳,我当初读的心情已完全忘记,想来是没读懂。而今已是十六年后,我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再读时,分明在那些欢快的字眼中感受到怅然和悲伤,刚刚读了几页便停下了,因为怕面对死亡。
我一度觉得我是不怕死亡的,直到有了孩子,我觉得整个世界变了,我会害怕老去,不能多陪孩子。我想,每个人都需要学会面对那些不可避免的分离,尽管我还算年轻,我的父母都身体健康,可能未来的一二十年内我仍然不需要面对,但我依然害怕,因为杨绛先生生动的语言勾起了我忧伤的情绪,大概,我还没长成一个无畏无惧的母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