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都喜欢喝牛奶,我们都认为牛奶能够补充身体的钙,强化骨骼,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牛奶是如何补充钙的,如何能强化骨骼的。

美国一所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对象是不常喝牛奶的亚洲人和经常喝牛奶的欧洲人。经过大量调查,他们惊人地发现,欧洲人的骨折发病率明显高于亚洲人。
这和我们平时的认知大相径庭,我们都认为喝牛奶是增强骨质的,为什么经常喝牛奶的人竟然骨折率高于不常和牛奶的人?研究者们继续研究,终于发现其中的秘密。
这需要普及一下生物学的知识。我们的骨骼在正常情况下都是有磨损的,每次磨损都会出现一些极为细微的小凹槽。但是我们的身体有自动修复的功能。我们的骨骼会生成一种破骨细胞,这种细胞会来到磨损的地方把凹槽周围打磨光滑,然后再由成骨细胞躺进去填补上这些凹槽。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都好有大量的钙,这个过程就是骨骼重建的过程。
但是有人会问:是啊,牛奶不就是补充这些钙吗,从而加快这两种细胞的生成?
没错,的确如此。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考虑,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是怎么来的?这就需要继续把骨骼放大。这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骨骼由三种细胞构成,分别是骨原细胞、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原细胞就是尚未分化的骨细胞,而骨细胞是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正是从骨原细胞分化来的。而骨原细胞又是从骨髓干细胞分化过来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干细胞是有限的,而且分化速度是固定的。
我们考虑下,短期来看,喝牛奶能够加快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成,的确起到了补钙的效果。但是欧洲人是从小就喝牛奶长大的,在小时候骨髓干细胞被过度地开发,导致长大后骨骼磨损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已经生成不了足够的量来修复那些磨损了,从而导致了骨质疏松,就容易骨折。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一件事,要知道任何事的发生都是有因果关系的。这种知道有因果关系的事称之为故事,而那些搞不清因果关系的事我们叫做事故。
任何故事都有三要素:起因、过程、结果。也就是说一个故事的发生是有一个完整的逻辑链的。故事有两种,一种是虚构的故事,比如小说、戏剧等;一种是实际存在的,我们称后者为事实。而事故就是那些我们找不到完整逻辑链的失败的故事,或者说我们没有去找前因后果。
维特根斯坦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合,不是事物的总合。”
所以牛人就是有故事的人,而庸人就是充满事故的人。从原则上来讲,故事和事故都有其完整的逻辑链,牛人因为找到了而使之成为故事,而庸人整天糊糊涂涂,故事就成了事故。
我们可以接受失败,但是我们不能接受没有故事的失败。
也就是说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分析过为什么失败,我们要找到失败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投资有两条准则,第一条,永远不要让本金亏损,第二条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他的这个准则其实源于一本书,叫做《证券分析》。这本书的作者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所著。这本书里给投资一个定义:投资就是根据深入地分析,承诺本金安全的情况以及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的操作,不符合这些操作的就是投机。
大家看过去也许感触并不大,但是获得这个定义是有一个惨痛的故事为代价的。
格雷厄姆少年时家境并不好,几乎破产过。后来从英国移民美国,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毕业后由于生活压力,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校长的推荐下进入了华尔街。
刚开始工作很顺利,做了信息员,后来升为证券分析师。由于丰富的学识,对股票投资的准确判断使他的拥有了一些名气。家人和朋友看他发展挺好,便邀请他做一些私人投资。刚开始确实有些收益,但是后来发生的“萨福轮胎事件”却给他一次惨痛的教训。这次由于轻信所谓“内部消息”以及对本金的不珍惜导致他被股市套牢。
正是这次惨痛的教训,让他学会了从新看待投资这件事,对风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于是在他的书里才出现了对投资的定义。
真正的牛人可以把事故变成故事,他们正确分析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从中获利。再看我们有些人,失败了就放弃了,然后就从事其他事情了,他们就没有但是自己为什么失败吗?他们就没有思考过整件事的全部的前因后果吗?他们没有从中获益。
所以还是那句话,我们可以接受失败,但是我们不接受没有故事的失败。
请问你的人生有什么故事呢?
我是呼呼小诗哥,一个理性的浪漫主义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