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图书馆参加一个儿童阅读推广论坛。正看着台上的主持人作开场白,忽然听到后面一排一个声音:
“这个对你有好处,认真听!”
我没往后看,但能确定这是一个妈妈对她儿子说的话。
接着有一个“阅读之星”的颁奖环节,后面这位妈妈的声音开始响个不停:
“你看,他们都是读了很多的书!”
“有没有看到,那个小孩子才刚上幼儿园!”
“你看,那个第一名的才一年级,你都二年级了!”
“哇,一年看了700多本书,你一天能看两页书就不错了!”
......
颁奖环节结束没多久,我好奇地想看看这一对母子,一回头,后面一排的座位空了。
他们走了?!
从这位母亲的话语推测,她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通过这个论坛,认识到阅读的价值,从而主动地选择阅读。
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呢?我表示怀疑。
其实,选择带小孩参加阅读推广论坛,本身就已经向孩子展示了阅读的价值。要不然,在同样的时间,你干嘛不选择带孩子去逛街、游乐场或者看电影呢?
比起和孩子反复强调阅读的价值,更好的做法,应该是你和孩子讨论自己在阅读中收获的新鲜事;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你就自己享受阅读的乐趣,并因此把生活经营的有声有色,孩子自然能从中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这里涉及到家庭教育的一个问题,父母如何有效影响自己的孩子?
让我们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来思考。
孩子的未来,终究需要孩子自己的行动积累而打造。对行动的选择,是基于孩子对行动价值的理解。当孩子面临多项选择时,他怎样判断哪个行动更有价值呢?通常有两种方式:自己经历,以及模仿他人。
自己经历不难理解。比如孩子吃了苹果和橙子以后,觉得橙子更好吃,那么以后再遇到苹果和橙子,他更有可能先选择橙子,因为经历过后,他觉得选择橙子比选择苹果更有价值。
如果手中的选择还没有经历过,怎么办?模仿他人是不错的办法。父母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自然就是现成的模仿对象。
孩子选择模仿他人时,更多不是他人“说什么”,而是他人“做什么”。
比如,孩子还没吃过苹果和橙子的时候,如果他看到你先拿起苹果吃,他更有可能也跟着拿起苹果吃。这时,如果你自己吃苹果,却告诉孩子橙子更好吃,他可能就会感到混乱,不明白“为什么你觉得橙子更好吃,自己却拿起苹果啃?”
同样道理,在孩子还没有同时经历过看手机和阅读的乐趣时,如果你告诉他阅读更有用,但是自己却玩起了手机,孩子也会产生混乱。
混乱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怀疑你的权威,“我到底该不该相信你?”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不满足于孩子仅仅能够生存,而是希望他能够掌握打造自己未来的能力。那么,在你还是孩子的“重要他人”的时候,如何有效地影响孩子呢?
四个字,言传身教。
从上文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言传身教上,我们很容易犯两个错误。
一是“言传”与“身教”不一致。比如一头告诉孩子“知识就是力量”,另一头自己只关注各种八卦花边和家长里短。
二是把“言传”当成“下指令”。比如“写作业是你的责任,认真写!”“多吃饭,少吃零食!”
其实,“言传”和“身教”两者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紧密地协同合作的关系。
“身教”为孩子提供了行动的示范,但是对孩子而言,如果只是一味地依葫芦画瓢,最终也只是粗浅的模仿。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身教”背后所依据的逻辑,孩子是没有办法看出来的,只有通过“言传”才能实现。
最近有一篇公众号文章《90岁李嘉诚退休,分家产方案曝光,“超人”思维果然犀利,无人不服!》,里面有不少李嘉诚影响两个儿子的成功案例。
比如,李家兄弟在香港圣保罗男女小学读书,在这所顶级名校里,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可他们却经常和爸爸一起挤电车上下学。
兄弟俩经常闷闷不乐地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
每次听到质疑,李嘉诚都会笑着解释:“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
于是,两个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在拥挤的电车里一天天长大。
另外,和学校里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同学们相比,李泽钜和李泽楷甚至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富有。
因为小气的李嘉诚不仅很少给他们零花钱,反而常常鼓励他们勤工俭学,自己挣零用钱,所以李泽钜和李泽楷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杂工、侍应生。
李泽楷每个星期日都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看着小小的儿子背着大大的皮袋跑来跑去,李嘉诚甚是开心。而当李泽楷告诉他,把挣来的钱拿去资助有困难的孩子时,他更是笑逐颜开。因为懂得勤劳和独立、懂得助人即是助己的儿子,是他想要的好儿子。他开心地对妻子庄月明说:“月明,好!孩子像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准有出息。”
李嘉诚在严格要求儿子们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在对社会捐赠方面他始终都是大手笔,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却是十分平淡、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直到今天,他戴的只是廉价的只值二十六美元的日本手表,穿的仍旧是十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三十年前的房子。李嘉诚说:“如今我赚钱不是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钱。”这些话与行为,深深地刻在了李泽钜和李泽楷的心中。
当你用“言传”和孩子沟通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并通过自己的“身教”提供执行力的示范,其实就是在向孩子展示“知行合一”。
你是什么样的人,比你做什么更重要。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