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遛完小狗哼着小曲心情倍爽的打开房门的一刻,不得不在门口僵住了,感觉到客厅里面貌似有一股子阴气笼罩着。看看老爹、老娘由阴转晴突变的表情,我赶紧问到“发生什么事了?”嗨,原来是我们家的老大难问题今晚又上演了。
我妈出去听讲座,没抵挡住人家的糖衣炮弹,又被骗了。本来要买一个神奇的净水器,最后花了好几千买回来一大堆小家电: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超级划算,因为这些花样齐全的小电器都是买净水器赠送的。据说雇车拉了两趟,大大小小十多个纸箱子。品牌都是听都没听说过的,看外观像是十多年前的物件。回来被数落后想退回去,发现已是人走楼空。老太太意识到被骗了,说“最后一次,我再也不可能被骗了”。这就是两人吵吵的原因,老太爷说话也是找解气的来,变着法的使用各种人身攻击的招数。
是啊,如此保证谁信啊,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曾买过几千大洋的多功能电热毯、上万的包治百病的按摩床、数目不菲的血本无归的理财产品,更不用说各种保健品了,应有尽有,而且每次都是按照年使用量大批购进。
老两口闹矛盾大多最后都能跟这类事挂上钩。比如今天吧,我妈昨天图便宜买了个超大南瓜,结果中午、晚上都吃南瓜,说是这个有营养,要多吃;老太爷不愿意了,大发牢骚,埋怨吃的、穿的都节省到极致,攒下来的钱去填无底洞。
遇到这种情景是我最无助的时候,左右为难。老娘,三番五次的被骗,多人多次做思想工作还是扛不住人家的忽悠;老爹,经常把生活中一些小事跟这个扯上关系,戳老娘的痛处,伤人不浅。
每次回老家,看到老人吃穿用度的节俭状况,老公就于心不忍总让我多给些养老费。多给,日用开销的质量也不见提高,蔬菜水果总挑最便宜的买,去年老公背着我给的钱,连本带利被理财机构骗去了;少给,看到他们节俭那样心里又酸溜溜的,觉得自己吃好的喝好的仿佛有罪恶感。我是多给也不中,少给也不对。
节俭是美德吗?为什么有些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为什么屡错屡犯?我尝试着用心理学的6个主要视角解释没找到答案。长期形成的这种家庭的互动模式,难道老两口既是受害者也是获益者?面对这样的问题,儿女采取那种方式才是更好的尽孝方式?特希望李老师哪天开个“老年人容易被骗”专题,从专业的角度让我们看到这些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机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