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陈设·艺术
非艺术不陈设| 东西方的设计融合--侘寂美学在当代艺术与设计中的

非艺术不陈设| 东西方的设计融合--侘寂美学在当代艺术与设计中的

作者: 奥利奥的写字板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16:02 被阅读10次

            维纳斯的雕像之所以著名,是因为那残缺的双臂。残缺和不完美,才是世界的常态。然,西方有维纳斯,东方有侘寂。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在当代又是如何兼容并蓄的呢?

           Carla Cascales Alimbau是一位年轻的巴萨罗那的独立艺术家和设计师。她善于利用不规则的或各种制造有缺陷而无法用于行业的部件和材料,创建独特的雕塑,展现形状和材料。受到日本审美观念的吸引,这个年轻的艺术家巴萨的艺术理念,从日本侘寂美学中借用不完善的事物和Kintsugi技术,让破碎或损坏的物品升华成她自由的表达方式。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删除

                                                                  《Tamariua》巴塞罗那艺术家Carla Cascales Alimbau的雕塑作品

    Carla Cascales Alimbau的解说  :

    Tamariua is a sculpture built by recovering an old trunk that I found on the sand of the Tamariua cove in Costa Brava.

    I decided to cut the trunk in half in order to show the purity of the inside. This is a parallelism with the human being: despite all of life’s difficult experiences, there is always a pure inner essence that makes you who you are.

    Lately, I’ve been collaborating with Petra, a stone atelier in Valencia that let me use all the material that is broken or irregular so I can recycle it for my volumes and this way it becomes useful again. I combined the wood with a piece of a rescued marble that has the same texture of the trunk.

    I repaired the marble with the Kintsugi technique. The golden repaired crack has the shape of a new outbreak of a tree, symbolizing a new life for these two materials found and recovered.

          Tamariua是一座雕塑,它是我在科斯塔布拉瓦的塔马瑞阿湾的沙地上发现的一棵旧树干。我决定把树干切成两半,以显示里面的纯净。这与人类是平行相似的:尽管生活中的所有困难经历,总有一种纯粹的内在本质,使你成为你自己。最近,我一直在与Petra合作,这是巴伦西亚的一家石材工作室,他们让我可以使用所有破碎或不规则的材料,这样我就可以把它们再造起来,这样就可以再次使用了。我把木头和一块获救的大理石结合在一起,这块大理石具有同样的树干质地。我用Kintsugi technique(日本金漆陶瓷修补技术)技术修复了大理石。金色修复的裂缝有一个新的爆发树的形状,象征着这两种材料的新生命发现和恢复。(以上是我粗略的翻译,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melanieabrantes.com    延伸阅读:日本大漆金缮修复技艺

          在这个雕塑作品当中,我很喜欢作者关于那个废旧的树干的解读:“尽管生活中的所有困难经历,总有一种纯粹的内在本质,使你成为你自己。” 残缺和粗糙,是艰苦淬炼出来的痕迹,但这痕迹里面依然包裹着那个最初单纯的自己。而修复的裂痕用金漆加以修缮,成为整个作品的点睛之处。我认为把碎片重新黏合起来恢复物品的完整性,这个过程是很有意义的:破镜虽然不能重圆,但重新整合的圆比原来更具有韧性,而黏合的那条缝隙经过人工修缮如我们的关节韧带一样闪烁着人性的光彩。从感受上来看,如果不仔细阅读作者的解释,不容易发觉那条金漆的裂痕。所以,我想,如果让那个金缮的痕迹再明显一些就更好了。

          (在这里补充一下个人的审美体验,我观看艺术或者设计作品是分层次的。首先,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先让五官和身体去感受。觉得舒服或者不舒服,好看不好看,应该忠于自己的感受。不要先入为主地看作者的背景、名声,不要带着外界的评论去看待作品本身。其次,是看作者自己的解说,这是意识层面的审美,就如读一篇文章,是与作者思想上的交流。 最后,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作者的解读,再形成自己的理解。有很多时候,在没有作者解读的情况下,我们凭着自己的感觉解读的,其实很多时候解读的是我们自己。而外界的评论,代表的是集体意识,不能取代作者本身的表达。所以我认为作品介绍应该像专业的新闻记者一样,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来阐述。我认为作品本身是无好坏的,好坏在于他们表达的内容和方式,表达“好”的艺术作品能够丰富我们的内涵,而表达“坏”的艺术作品往往使我们感觉虚弱无力。)

          如果说艺术是形而上的意识形态,那么设计就是形而下的现实形态。(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所以艺术的理念和手法往往可以应用到设计里面。以下看西方的设计师如何应用东方的审美理念。这个设计作品是伦敦的一间公寓,名为“Clay House”,由建筑师西蒙·阿斯特里奇(Simon Astridge)设计。

    由于公寓位于楼盘顶层,所以室内保留着巨大的樑柱结构   不同颜色的黏土直接涂在墙上作装饰 原始的黏土肌理

          London-based Astridge refurbished the one-bedroom apartment on the top floor of a Victorian mid-terracedproperty to reference the Japanese heritage of the clients.

    The project is namedClay Houseafter the rough layers of clay applied to the walls – which the architects liken to the raw texture, or arakabe, common in Japanese homes. The technique, which creates an unfinished appearance, also eliminates the need to skim with plaster and paint.

        来自伦敦的建筑师Astridge 引用了客人的日本文化,翻新了一间维多利亚中阶式楼盘顶层的一居室公寓,这个项目被命名为粘土屋(Clay House),因为墙壁上涂有粗糙的粘土层--建筑师把它比作在日本家庭中常见的原始质地(Arakabe)。这种技术,创造了一个未完成的外观,也免去了抹灰和墙漆。(原文参考 https://www.dezeen.com/2017/02/02/clay-house-simon-astridge-japanese-style-london-apartment-renovation/

          在这个作品当中, 设计师创新地使用了黏土这种材质,并直接用同一种材料进行装饰。而且那个干净抽象的正圆,和空间的气质如出一辙地单纯,与陈设的家具构成了空间当中的意境。那个圆形,非常的东方,像我们古代苏州园林当中的窗,让那个单调的空间透出一个深邃的虚幻的二次空间出来。在我看来这个手法是很大胆的,业主可能是位日本人,这个案例让我看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兼容,还有不同国度的人之间的包容。在我以前的认识里面,西方人比较开放,东方人比较内敛。这个案例里面,西方人也懂得用很内敛的方式来表现空间。那么同样的理念,日本人在西方又会怎样地表现空间呢?

          A dilapidated building, once usedan embassy for Mexico, was the venue wherenew Japanesefurnitureproducer Ariake showcased its inaugural collection duringStockholm Design Week 2018.The exhibition, called A Quiet Reflection, was the brand's first show outside of Asia, following its launch at theIFFT trade showin Tokyo last November.

          The building, which dates back to 1896, has mainly served as a home. However, in its latest incarnation it functioned as an embassy for Mexico.Now with raw plaster walls and crumbling brickwork, the building is being turned back into a home.

        In the middle of this transition, the empty space served as a backdrop forAriake's furniture pieces, which were created during an intensive design workshop that took place in the small town of Morodomi in southern Japan in the autumn of 2017.

          这座破败的建筑曾是墨西哥大使馆的所在地,是日本新家具生产商Ariake在2008年斯德哥尔摩设计周(斯德哥尔摩设计周)期间展示其首个系列的场所。这个名为“安静的倒影”的展览,是该品牌在去年11月在东京举行的IFFT展示会上首次在亚洲以外举办的展览。

        这座建筑可以追溯到1896年,主要用作住宅。然而,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它作为墨西哥的大使馆发挥了作用。现在,这座建筑有着粗糙的灰泥墙和摇摇欲坠的砖块,现在正被改造成一个家。 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空旷的空间充当了Ariake一件件家具的背景,这些家具是在2017秋在日本南部的一个小镇Morodomi的一个 集约式设计车间中创建的。(原文参考 https://www.dezeen.com/2018/02/17/japanese-furniture-ariake-products-dilapidated-former-embassy-stockholm-design-week/?li_source=LI&li_medium=bottom_block_1

        在这个设计案例中,我看到陈设物品和空间之间,装饰和被装饰的角色调换了。空间成为了陈列品的背景装饰。而空间的装饰手法引用了日本侘寂的理念,撕掉墙纸,裸露出墙体的原始肌理,并保留了那些欧式的石膏线——建筑本身具有的历史符号性装饰。建筑本身的旧的历史形式,与现代的新的家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空间的暖色调和家具本身的材质颜色相统一削弱了强烈对比产生的冲突和空间的破败感,个别家具用黑白灰的颜色又突出了物件和空间之间的立体感,所以看起来还是和谐的。

        这种设计手法,在我看来也是很大胆的,东方的家具品牌,把他们内敛的文化理念转化到西方建筑当中,效果却是很震撼的。在这样一个西方的建筑空间内,置入了东方的生活方式,陈设呈现出来的是东方的精神内涵。这个案例中,是空间烘托了陈设品,空间与陈设物品之间的协调统一呈现了陈设艺术的高水平。

        昨天有位朋友说起,软装项目和硬装项目之间如何区分,为什么需要细分这样一个专业出来?这也许是我们国家特殊的国情需要,我们的行业内分工的需要。但既然这个专业存在,自然有她合理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市场需求,一个专业深度发展,与其他专业结合起来才会呈现更高质量和精细的成果。在我看来,硬装和软装都是室内设计,他们只是设计手法的不同,并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CLAY HOUSE这个案例中,设计师用硬装的手法设计了空间,Ariake's 的斯特哥尔摩展览,设计师是用软装的手法设计了空间。当然,这两者有功能上的不同,硬装可以更大程度地改变空间结构,而软装则侧重于让物件呈现出精神气质。

          我那位同为设计师的龙先生,他认为设计是有唯一答案的,满足同一个项目需求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千千万万,但肯定有最正确最合适的一个。我想,或许是有那么一个甲方认为最合适的方案,但那个“唯一”的答案 就如同世界万物的真理一样,蕴含在万物的内在的规律当中,但形式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观念,不同的人的表达方式自然是千差万别,我们可以观察到现在东西方的艺术和设计形式之间的互相借鉴,我想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因为信息的扁平化发展,差异化正在缩小,共同语言越来越多。而人们对于“美”的理解边界也一定是越来越宽广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艺术不陈设| 东西方的设计融合--侘寂美学在当代艺术与设计中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bx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