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一大堆沟通技巧,到了实际场景中,却不知道用哪一个技巧,愁死人了。
一帮子同学聚会好开心。
大家谈古说今,不知道怎么就扯到我家儿子结婚的事情。有一个同学说“到那一天再忙我也要去”。
我觉得他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干嘛要直戳我的软肋!
我想把他的嘴捂起来。
我为什么这么着急尴尬?
因为在座的有一个同学我没有请。
趁他们聊天,我飞快的开动大脑,考虑应对方案:到底要不要请他们?现在秘密已经被人捅出来了,再提出请他们,不是有种临时起意,对别人不尊重。
不请的话,是不是要和他们打招呼?还是装呆?如果打招呼该怎么打?
我脑子里飘过了无数的念头,总也找不到一个良方帮我解决难题。
沟通训练营教的技巧:结构化倾听、破冰、赞美、说服……,好像都不能解决此刻的难题——尴尬解释问题。
我焦灼难耐,却又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只好埋头当猪八戒,用大吃大喝来掩盖自己的尴尬。
一直捱到大家吃完饭,我也没有想到高招,只好求助其中一个关系好的同学,她说“没关系,反正大家来往少”。
同学的点拨,让我内心宽慰不少。不过,我还是有点遗憾,不会学以致用,跟同学解释一下我的想法,无法安抚她的情绪“一桌子人就不请我,看不起我”。估计会影响我们后续的交往。
这件事情以后,后面又发生了一件让我懊恼不已的沟通场景。
有一个同学夸我皮肤好,我的习惯性否定思维立即跳出来回答她,“我的皮肤哪有你的好”,同学继续坚持“我是真觉得你的皮肤好,我的皮肤不行”,如此反复几轮,大家都感觉有点无趣。
事后,我想起老师教得接受赞美的绝招——“真高兴你发现了”,本可以轻松开心的一带而过,不至于进行“否定赞美”拉锯战。
沟通技巧是固定的,而沟通场景是灵活的,如何把固定套路应用到灵活的场景中,是一条漫漫长路。
网友评论